英國16歲可投票?

圖╱美聯社

新聞提要■英國工黨政府欲將投票門檻拉低到16歲,聲稱此重大民主制度改革有助擴大選民參與,但在野黨抨擊工黨想從中得利。

精句選粹■The UK government has announced plans to lower the voting age to 16 for all elections, marking a significant reform of the country's democratic system.

英國施凱爾內閣7月中提案,欲將投票年齡從現行的18歲下修到16、17歲,估計將有150萬「抖音世代」參與選舉。贊成者認爲可擴大選民參與度,但反對者批評16歲不準喝酒、結婚卻能投票,凸顯法律的矛盾之處。

若執政工黨的提案獲國會批准,將是1969年以來,英國選舉制度最重大的變革,當年投票年齡自21歲下修至18歲。蘇格蘭和威爾斯早就允許16歲公民投票,但英國國會選舉投票門檻仍是18歲,而今施凱爾內閣尋求在2029年大選前,把投票年齡降到16歲。

英相施凱爾指出,16歲年輕人可以外出工作,也有繳稅,應該給他們機會表達希望錢怎麼花,他們有權決定政府如何使用稅收。

民主倡議團體對下修投票年齡表示歡迎,認爲有助提高投票率。英國2024年大選投票率59.7%,創20多年來新低。

英國雪菲爾大學社會學家修布納(Christine Huebner)投書《衛報》寫道,還在求學、未脫離家庭的年輕人成爲首投族後,可能比18到20歲的更投入選舉。

能投票 卻算不上成年人

但反對給16、17歲青少年投票權的人則認爲,這個年紀在很多情況下算不上成年人。保守黨議員霍姆斯(Paul Holmes)7月在下議院質詢時質疑:「政府爲什麼會認爲16歲可以投票,卻不準買彩券、喝酒、結婚、當兵甚至參選?」

在野黨批評工黨下修投票年齡,是想從新增150萬名年輕選民得利,年輕族羣一般都偏向左派。但專家表示,讓16、17歲參與投票,影響選舉結果的機率很低,因爲這個族羣佔少數、想法也多元,工黨未必討到便宜。

開放16歲公民投票,去年就納入工黨的競選宣言,政府強調如此可讓全英投票年齡一致,這也意味英國政黨面臨社羣媒體時代年輕選民的挑戰。

社羣媒體 左右選戰

英國通訊管理局(Ofcom)2024年報告顯示,青少年與傳統媒體疏離,他們的新聞資訊主要取自社羣媒體。16到24歲的年輕族羣,多達88%上網瀏覽新聞,會收看電視新聞的只約佔5成。而12至15歲的青少年表示,短影音平臺TikTok是他們的主要新聞來源。

倫敦大學城市學院數位媒體社會學講師巴克利(Steven Buckley)指出,「TikTok的確是最受年輕人歡迎的數位內容平臺,雖說沒有平臺永遠成功,愈來愈多大衆從這些應用程式獲取新聞內容,很難看到這個普遍趨勢改變。」

但他也提到,「今日社會的核心價值是真誠,光靠上傳一堆TikTok影片,說在野黨領袖是『沒有魅力的怪咖』(Skibiddi Ohio Rizz),是抓不住16、17歲年輕人的心。這樣的政客只會讓人不舒服,令人不屑。」

他表示,以爲年輕人對政治或社會冷感可就錯了,他們很在意不平等、環保及社會正義,政治人物想爭取這批新選民,可以訴求他們關心的議題。

社羣媒體已成爲贏得選戰的關鍵。歐巴馬靠臉書與選民互動,2008年寫下美國史上首位非裔總統的歷史新頁。現任總統川普也是利用社羣平臺幫他搶選票,助他2016年以政治素人之姿入主白宮,2024年成功回鍋主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