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貿易緊張局勢 3成在陸德企擬加速在陸本土化

中國德國商會7日發佈報告《快報調查:貿易衝突與商業信心》,有超過三分之一受訪企業加速在陸本土化以應對貿易緊張局勢。(路透)

中國德國商會7日發佈報告《快報調查:貿易衝突與商業信心》(Flash Survey:Trade Conflict & Business Confidence)顯示,75%受訪企業明確表示,其業務受到美國一系列對陸最新貿易政策的衝擊,同時有57%的企業坦言中國大陸對美反制措施也已對其產生影響。此外,有超過三分之一受訪企業加速在陸本土化以應對貿易緊張局勢。

澎湃新聞報導,中國德國商會華北及東北地區執行董事兼董事會成員歐陽利文(Oliver Oehms)對此強調,不容迴避的現實是,當前局勢仍令企業普遍感到不安,這種不確定性可能逐步傳導至投資決策層面,導致企業無論是對美國還是亞洲市場的佈局都會趨於謹慎。

數據顯示,86%企業因貿易衝突升級受到整體影響;在貿易衝突所涉各類政策工具中,關稅對企業的衝擊影響居於首位,86%受訪德企表示受到關稅影響,其中76%企業受美國關稅影響,63%受中國大陸關稅影響。

對陸投資方面,50%企業計劃未來兩年增加投資,與2024年9月的51%基本持平,18%計劃減少投資;另有超三分之一受訪企業加速在陸本土化以應對貿易緊張局勢。顯示在陸德企投資戰略仍較爲穩固。今年3月,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年會上,賓士、BMW和德意志銀行等德國企業高管均表達了加碼大陸市場的意願。

中德關係方面,受訪企業呼籲德國新一屆政府對大陸採取更務實政策。66%企業希望德國新政府推動積極務實的對陸合作,52%認爲改善德國國內對陸輿論有助於業務發展,40%認爲政府高層儘早訪陸是關鍵支持。

報導指出,已有36家在陸德企日前聯合向即將上任的德國新政府提交建議書,提議新政府調整對陸政策,視中國大陸爲夥伴而非「對手」。據《法蘭克福匯報》,該份建議書指出,德國要在經濟上保持重要地位,需對中國大陸加大投入,而非減少;企業呼籲新政府調整「去風險化」策略,並稱風險管理不能簡化爲縮減對陸業務,更不能將技術競爭簡單理解爲零和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