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簽共同防禦條約 加強軍工合作 喊共同生產新型武器

德國總理梅爾茨(右)訪英,17日與英國首相施凱爾(左)在倫敦唐寧街十號首相府前握手。新華社

德國總理梅爾茨十七日在倫敦與英國首相施凱爾舉行峰會,雙方議定十年內完成合作、生產射程逾兩千公里的新型精準打擊武器。這是五月就任的梅爾茨首度以總理身分訪英。施、梅十七日籤「友誼與雙邊合作條約」,其中包含兩國將在軍工業加強合作。紐約時報報導形容這是一項里程碑性質的共同防禦條約。

該條約簡稱「肯辛頓條約」,載明英德承諾將彼此互助,包含若一方遭武裝攻擊時動用軍事手段。英德也將在安全防務、科技、經貿、外交及移民等層面深化合作。在涉及跨國的軍工業供應鏈產品出口和關鍵技術移轉上,則需取得供應鏈的核心國家同意。以英德、義大利和西班牙等國合作研製的「颱風」戰機爲例,德國曾動用否決權,以政治及人權考量,阻擋颱風銷往土耳其和沙烏地阿拉伯。

不過該條約也反映出德國新政府的態度有所改變,英德擬聯手搶攻國際市場,並將與法國和西班牙合作,降低機敏技術和產品出口管制的行政障礙。

英德也將組成聯合專家小組,研究建立兩國火車直達路線的可能性。英國五月已與瑞士籤類似備忘錄,爲發展英瑞間的直達鐵路奠基。梅爾茨強調,在英國二○二○年脫歐後,有必要讓歐盟與英國的關係保持密切;施凱爾則稱讚該條約前所未有。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十七日接受紐約郵報訪問時說,與川普正考慮一項協議,由華府買烏克蘭無人機來交換基輔向美國買武器。路透同日報導稱,烏克蘭無人機經俄烏戰爭的實戰考驗,已能深入俄羅斯境內一三○○公里打擊目標。

澤倫斯基還說,無人機是關鍵武器,讓烏克蘭這三年多來得以抵抗俄國入侵,「美國人需要此一技術,軍火庫中需要它」。他表示,基輔準備好與美歐夥伴分享相關經驗,也正與丹麥、挪威與德國協商。

另外,烏克蘭總統幕僚長葉爾馬克日前接受英國泰晤士報訪問時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從未與總統澤倫斯基會面,這很奇怪,我認爲現在時候到了」,並呼籲北京應協助尋求俄烏戰爭的和平解方。目前俄國四成七的石油出口與四成四的煤炭出口流向中國,而石油和天然氣約佔俄國總出口的六成,佔總收入的三分之一。這凸顯中國及印度對俄國的重要性。

對美國總統川普十四日向莫斯科提出的俄烏戰爭停火五十天提議,葉爾馬克認爲,川普祭出的次級制裁將奏效,只有經濟壓力,才能迫使俄國總統普亭妥協。

歐盟執委會主席範德賴恩十八日在社羣媒體寫道,歐盟國家已就對俄的第十八輪制裁措施達成協議。此輪制裁主要進一步打擊俄國戰爭機器的核心,包含銀行業、能源業與軍工業,以及新的浮動油價上限機制。歐盟外交人員同日對路透說,此輪制裁目標將購買俄油的上限壓低至每桶四十七點六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