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得德國大選的默茨,是誰?| 國際人物

中新網2月24日電(陳彩霞)1米98的身高、說話直言不諱、喜歡穿西裝和戴眼鏡、習慣性彎腰與他人對話,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聯盟黨)主席、聯盟黨總理候選人默茨總給人一種"冷靜、傳統、務實"的印象。

當地時間24日凌晨,德國聯邦選舉委員會公佈聯邦議院(議會下院)選舉的初步計票結果,聯盟黨得票率爲28.6%,在選舉中獲勝。選舉委員會預測默茨將被提名爲德國新任總理。

此前一天傍晚,默茨在柏林的競選慶祝活動上宣佈勝選,並呼籲儘快組成新政府,"世界不會等待德國,我們必須迅速具備執政能力。"這位69歲的保守派,能否讓德國"發動機"順利運轉?

曾兩次敗給默克爾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介紹,1955年,默茨出生於德國西部小鎮布里隆一個著名的保守派家庭,是一位直言不諱、支持商業的社會保守派人士。

1972年,還在上學的默茨加入基民盟。3年後,他先在德國陸軍短暫服役,隨後通過獎學金在波恩大學、馬爾堡大學學習法律。

默茨曾擔任律師數年,但他身在法律界,心卻一直在政壇,並於1989年33歲時當選爲歐洲議會議員。5年後,他轉戰德國政壇,成爲德國聯邦議院議員,一度被黨內視作人才。

21世紀初,默茨在黨內權力鬥爭中輸給了默克爾,他在基民盟網站的一篇自傳文章中,曾輕描淡地寫道,他在2009年決定離開議會,"騰出空間反思"。

默克爾曾在自傳《自由》中寫道,"我喜歡默茨也注重權力的事實。但從一開始就有一個問題:我們都想成爲老闆。"

退出政壇後,默茨在約10年時間裡,在金融和公司法領域開創了一番事業,成爲多家跨國公司的董事會高管,甚至還成爲了一名百萬富翁。

2021年,他重返德國聯邦議會,並一直試圖推翻默克爾在基民盟的中立主義。

"他是一位出色的演說家和深刻的思想家。"與他相識30年的基民盟議員克勞斯-彼得·威爾施稱,他是一名"戰士",默茨曾三次試圖領導基民盟,但兩度失敗。

2018年,默茨敗給了默克爾,隨後又在2021年敗給了阿明·拉舍特。2022年,默茨終於如願接管了基民盟,並提出了"一個讓我們再次感到驕傲的德國"的標語。

組閣或經歷"馬拉松式談判"?

默茨的迴歸,讓他保守、有時不被接受的做派,再次出現在大衆視野。

當地時間23日晚,默茨在德國柏林宣佈勝選,並稱希望能在八週內組建新一屆德國聯邦政府,"我們必須打破(政治)僵局,希望能夠儘快做到這點"。

默茨還表示,德國的外交政策目標是擺脫歐洲對美國的依賴,在國防上實現"獨立"。

分析認爲,本次選舉的關鍵不僅僅在於哪個政黨得票最高,而是未來政府的組成。由於德國政壇傳統上幾乎不存在單一政黨獨立執政的情況,聯合政府的談判將決定未來的執政格局。

此前,多家媒體披露德國政府可能有多種組建方案:

其一,聯盟黨與社民黨組成聯盟。自二戰以來,雙方曾共同執政過4次,但在移民和經濟問題上,雙方可能難以達成一致。

其二,聯盟黨與綠黨組閣。兩黨一致認爲應更大力度援助烏克蘭,但在移民問題上,綠黨認爲聯盟黨提出關閉邊境的做法非法。此前,聯盟黨中的基社盟已經表明反對與綠黨合作,默茨本人尚未表明意向。

其三,三黨聯盟。這取決於各黨派表現,若綠黨、自由民主黨(自民黨)等贏得議會席位,可能會出現聯盟黨、綠黨和社民黨組閣,或聯盟黨、社民黨和自民黨聯手的兩種情況。但各黨派認爲,三黨聯盟不可取,容易出現分歧,並導致與上一屆政府一樣的結果。

分析認爲,想要組建執政聯盟,政黨之間必須迅速做出讓步。選後組建新政府可能要經歷艱難談判,會拖延數週甚至幾個月。德新社指出,"馬拉松式談判"將給德國造成較長時間的"政治癱瘓",爲其政治後續發展增加了不確定性。

默茨現在面臨的是困境中的德國:內部經濟疲弱、民粹勢力崛起,外部烏克蘭危機持續、美國新政府上臺衝擊跨大西洋盟友關係,可謂內憂外患。

一位歐盟外交官說,歐盟"正焦急地等待着默茨的到來","現在是時候打破德國的僵局,並讓發動機運轉起來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