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大學排名牛津、劍橋「跌出前3」專家批遭玷污原因曝
英國牛津大學。(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英國最新《泰晤士報》與《星期日泰晤士報》2026年優良大學指南(Good University Guide 2026)出爐,素有「牛劍」之稱的牛津大學(Oxford)與劍橋大學(Cambridge)雙雙跌出前三,僅並列第四名。這是該排行榜三十年來首度將兩校排除在前三之外,震撼英國高等教育界,原因令人驚訝。
《每日郵報》指出,根據榜單,大學排名依據包括學生滿意度、教學品質、入學標準、研究水平、永續發展與畢業生前景等多項指標。然而,外界注意到,這兩所傳統名校近年來推動一系列具爭議性的「覺醒」校園政策,逐漸引發輿論熱議。
所謂「覺醒」(woke),原本源自英文口語,意指「對社會不公義保持覺醒與警惕」。在英國語境裡,它逐漸被延伸爲大學與公共機構積極推動種族、性別、歷史等進步政策。但批評者認爲,「覺醒」在校園裡已經演變成過度的政治正確,壓縮言論自由,甚至影響學術判準。
智庫「公民研究所」(Civitas)曾透過校園網站、媒體與宣傳資料,對137所大學的「覺醒程度」進行排名。劍橋與牛津分列第一與第二,原因包括爲新生推出「無意識偏見」與種族工作坊、試圖在反墮胎攤位加註「觸發警告」,甚至移除與奴隸制度相關的歷史物品。布里斯托大學(Bristol)更曾禁止使用「人類」(mankind)一詞,以避免引發冒犯。
教育評論人士直言,牛津與劍橋過度沉迷於「社會工程」,已開始影響學生滿意度與校園氛圍。「真正教育運動」(Campaign for Real Education)主席麥高文(Chris McGovern)批評,兩校推行的政策導致學生逐漸厭倦,甚至部分優秀學生選擇報讀其他學府或出國就學。他強調:「許多年輕人看穿了這層政治正確的外衣,他們要的是別的東西。」
麥高文警告,牛津與劍橋如今不僅面臨排名與學術聲譽下滑,還因言論自由受限與多元化錄取爭議而蒙上陰影。他直言,這些政策最終「玷污」了名校形象,讓牛劍的傳統榮光正在被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