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大罷免激戰倒數!賴團結十講頻惹議…再傳大登場 罷團「剉咧等」?

臺灣民主史上首次大規模罷免投票將於7月26號登場,在此之前正反雙方都打出告急牌,盼最大程度催出民衆出門投票的意願。記者林雍琁/製圖

臺灣民主史上首次大規模罷免投票將於7月26號登場,在此之前正反雙方都打出告急牌,盼最大程度催出民衆出門投票的意願。

面對大罷免,民進黨否認是背後的影舞者,強調這都是公民意志的展現,而其實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早早就預言 賴清德總統會在關鍵時刻大登場,果然罷免成案後賴清德在全代會上,宣告與公民同行.更透過總統府宣告啓動團結十講,成爲罷免團體最強側翼。

在雜質說、一萬塊錢買菜都不夠用、表決非多數贏等爭議中,賴清德的宣講原以爲是推波助瀾的加分項,卻連續四講統統翻車惹出爭議,更傳出自己人都要賴清德「麥擱共啊」,如今剩下的場次,總統府沒有明着取消,強調有確定時間與場次就會循例處理,只是能不能講完仍是未知數。

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廖元豪表示,賴總統是一個意志非常堅定的人,一切的事情,一定要照他的方向去走,從昔日不進議會到拔管案,就可以看出不管外界怎麼講,他都絕不讓步,因此賴清德所謂的團結,即團結在他麾下,而非大家所認爲的包容異見。

廖元豪認爲,賴清德如今行事風格已如下軍令狀一般,若大罷免成功,民進黨內的異見將更難被聽到,接下來就更難有挑戰賴清德的人出現。

罷免是一場不對稱的戰爭,從罷團從連署開始就一路延續的聲量,將反對聲音打成中共同路人,即便不少人認爲 反罷免的意見是相對多數,但如何激出危機感 扭轉社會氛圍,讓民衆出門投下不同意票,是在野黨要守下國會多數的關鍵。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