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沉寂花崗石醫院成戰傷演練場 強化軍民聯合救護
陸軍金門地區支援營醫療連今日在封閉多年的花崗石醫院實施戰傷救護及大量傷患後送演練。記者蔡家蓁/攝影
陸軍金門地區支援營醫療連今日在封閉多年的花崗石醫院實施戰傷救護及大量傷患後送演練,模擬戰場環境下的緊急醫療處置,強化官兵在高壓情境中的判斷與應變能力;這座沉寂已久、曾爲戰地醫療樞紐的地下醫院,久違的再度點亮燈光,爲整場演練增添真實與歷史感,也讓不少首次進入的參演人員直呼,雖然天氣炎熱,但進去坑道里感覺「特別清涼、毛毛的」。
花崗石醫院位於金湖鎮夏興村,坐落太武山南麓,是金門戰地醫療建設的重要象徵。醫院於1978年動工,動員超過2萬名軍人挖掘興建,歷時2年才完工。其設計以坑道爲核心,內部由三條橫向、九條縱向坑道及一條天梯構成,呈蜂巢狀結構,即便遭遇戰火,仍能維持醫療與救援功能不癱瘓。該院後歷經改製爲「國軍金門醫院」、「署立金門醫院花崗石院區」等,最終於2007年關閉,自此封閉多年,外人難以進入,直到此次軍方演練才重啓大門。
此次演練於今日下午3時展開,除醫療連官兵外,金門縣衛生局與消防局也共同參與。官兵在昏暗蜿蜒的坑道中操作,依程序完成現場評估、檢傷分類與緊急處置,模擬面對大量傷患的情境,進行跨單位協同救援。
據瞭解,軍方選擇花崗石醫院特殊的地下結構與歷史背景,有助於營造高度貼近實戰的醫療場景,不僅強化官兵應變能力,也讓年輕官兵對軍醫歷史有更深體會。
支援營強調,透過實地操作與反覆訓練,有效強化部隊面對突發狀況時的應變與協調能力,確保第一線能迅速穩定傷患、完成救護任務,進而提升整體戰場醫療支援效能。
陸軍金門地區支援營醫療連今日在封閉多年的花崗石醫院實施戰傷救護及大量傷患後送演練。記者蔡家蓁/攝影
陸軍金門地區支援營醫療連今日在封閉多年的花崗石醫院,實施戰傷救護及大量傷患後送演練,模擬戰場環境下的緊急醫療處置。記者蔡家蓁/攝影
陸軍金門地區支援營醫療連今日在封閉多年的花崗石醫院,實施戰傷救護及大量傷患後送演練,模擬戰場環境下的緊急醫療處置。記者蔡家蓁/攝影
▪ 專題/726大罷免 去雜質vs.席次保衛戰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