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76歲婦成大旁暴衝釀1死2傷 家屬請檢察官查明事故原因

76歲劉姓老婦昨下午1時許高速由臺南市東區成功大學校區旁大學路開往勝利路口時,涉闖紅燈擦撞停等紅燈兩輛機車,再撞上騎腳踏車行經路口74歲陳姓老翁;劉婦晚間稱可能是煞車失靈,車輛無法停下而導致肇事,檢警相驗時,家屬要求查明車禍事故原因。

臺南地檢署檢察官今天凌晨復訊後,已將肇事劉姓婦人依涉犯過失致死罪嫌10萬元交保;據瞭解,劉婦一直到深夜仍情緒慌亂,不斷搓手,低頭不語,檢方之後將再傳喚她釐清案情。今天上午10時10分,檢方會同法醫至臺南殯儀館與死者陳姓老翁的妹妹相驗遺體。

檢警相驗後,確認陳姓老翁死因是因車禍造成頭頸胸部等處鈍傷、骨折導致死亡,家屬對死因沒有特別意見,已將遺體發還處理後事,並未安排解剖;由於死者妹妹希望檢方能查明車禍事故原因,檢察官已指示警方安排鑑定釐清劉姓婦人的車輛包括煞車以及其他零件是否故障。

本案另外被擦撞的傷者,28歲吳姓男子表示,當時騎機車停等紅燈時,左腳被擦撞,不知道怎麼被撞上的;52歲陳姓婦人右腳輕傷,經包紮後坐輪椅到警局製作筆錄指出,當時沒感覺有汽車接近,就被從後方撞上,當時不是輕微擦撞,而是被直接從後方撞擊。

臺南市警第一分局副分局長顏嘉良說明,昨天下午1時許,劉女駕駛車輛沿大學路行駛至勝利路口時,疑因操作不當擦撞前方兩輛停等紅燈的機車;劉女接續衝撞正行經路口的自行車,再擦撞對向車輛,最終撞擊路邊停放的機車,現場相關當事人酒測值均爲零。

警方指出,車禍發生時,現場爲行人時相號誌,僅行人可通行,74歲陳姓單車騎士遭劉女車輛撞擊,送醫急救後傷重不治;經初步研判,肇事原因疑似爲機械操作不當。

死者陳姓老翁是高雄旗山人,目前住在臺南市東區,在臺南沒有親人、小孩,妹妹昨晚7時許趕到臺南市警第一分局交通分隊製作筆錄;妹妹表示哥哥離家很久,一個人住在臺南市東區,感情已經不親,許久沒有聯絡,對車禍事故沒有特別意見,該怎麼辦就怎麼辦。

據瞭解,劉婦是退休教職員,剛換駕照,有效期限至2027年7月1日,劉婦沒有酒駕,尚無查出有重大肇事紀錄;她昨天原本載着77歲鄭姓女性友人,要去喝下午茶,兩人穿着正式。當現場初步調查,劉婦沿大學路往勝利路開,原本看到紅燈要踩煞車,卻疑似誤踩油門。

劉婦被帶至警局時,情緒低落,對許多問題都表示因太過緊張,腦筋一片空白,不太記得;她面對警方詢問,先表示以爲前方是綠燈,纔會往前開,警方出示現場監視器畫面後,又稱可能是汽車煞車失靈,車輛無法停下而導致肇事。

劉婦兒子受訪時則表示,母親當時應該是有看到紅燈,但其聲稱是因煞車無法作動,才導致車輛一路暴衝;對於事故原因究竟是否爲機械操作不當、煞車失靈或人爲因素所致,檢警將調查釐清事故原因與肇事責任。

從路口監視器則可見,現場爲全時相路口,當時行人、腳踏車正交錯穿越馬路,劉婦向前高速行駛,先向左閃開前方3輛停等紅燈轎車,逆向行駛擦撞停等紅燈2輛機車,衝過路口時,再撞上騎單車的陳姓老翁,接續擦撞對向一輛轎車後,向右偏移連撞停在路旁的29輛機車。

據現場目擊者指出,劉婦將老翁撞到趴在車上,擋風玻璃因衝擊碎裂破了大洞,劉婦再擦撞大學路對向一輛轎車,老翁因此從擋風玻璃彈到對向轎車落地,當場失去呼吸心跳;據瞭解,老翁身受重傷,於2時許宣告不治,52歲陳姓女騎士、28歲吳姓男騎士均受輕傷。

目擊者表示,劉婦高速衝撞像打保齡球連續衝撞大學路路邊停車格30多輛機車,肇事距離長達數100多公尺,警察、消防獲報呼嘯而來,勝利路、大學路也全面封路,都是因爲這起事故。劉婦肇事後,在馬路邊嚇得說不出話來,掩面痛哭,兒子也趕往現場陪伴。

警方將所有被撞的機車都移回交通分隊,但現場滿地瘡痍,有些機車的車牌都被撞掉,路過的成大學生紛紛拿起手機拍攝,議論紛紛;警方說明,如果車牌還在機車上,警方會聯繫車主製作筆錄,其他沒有通知到的車主,可至臺南市警第一分局交通分隊主動說明。

臺南地檢署檢察官今天凌晨復訊後,已將肇事劉姓婦人(右一)依涉犯過失致死罪嫌10萬元交保。記者袁志豪/攝影

死者家屬希望檢方能查明車禍事故原因,檢察官已指示警方安排鑑定劉姓婦人的車輛包括煞車以及其他零件是否故障。記者袁志豪/攝影

死者家屬希望檢方能查明車禍事故原因,檢察官已指示警方安排鑑定劉姓婦人的車輛包括煞車以及其他零件是否故障。記者袁志豪/攝影

死者家屬希望檢方能查明車禍事故原因,檢察官已指示警方安排鑑定劉姓婦人的車輛包括煞車以及其他零件是否故障。記者袁志豪/攝影

死者家屬希望檢方能查明車禍事故原因,檢察官已指示警方安排鑑定劉姓婦人的車輛包括煞車以及其他零件是否故障。記者袁志豪/攝影

死者家屬希望檢方能查明車禍事故原因,檢察官已指示警方安排鑑定劉姓婦人的車輛包括煞車以及其他零件是否故障。記者袁志豪/攝影

死者家屬希望檢方能查明車禍事故原因,檢察官已指示警方安排鑑定劉姓婦人的車輛包括煞車以及其他零件是否故障。記者袁志豪/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