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醫療通膨 四口訣重審保單

遠雄人壽商品研發部經理黃威力。(範揚光攝)

新式醫療手術與療程日新月異,新藥、醫材、新式醫療手術以及提升醫療品質的輔助工具等,皆隨着科技進步而推陳出新,近3年來醫療通膨呈現逾8%速度成長,因應超高齡化社會來臨,建議民衆依照自己不同階段的經濟條件,平均3至5年檢視醫療險的保障內容,並做適當調整與補足,以因應未來自身的醫療風險。另外,民衆也可秉持下列原則檢視保單,歸納爲四大口訣,包括「先求有、再求好」、「先保大、再保小」、「先保近、再保遠」以及「先足額、後還本」。

首先,從醫療通膨談起,10年前投保的商品,可能面臨保額或保障不足等問題,當前最常遇見的情況是,舊式醫療險保單多以「住院治療」爲前提理賠,惟隨着醫療技術的進步,許多門診手術當天即可回家休養,亦有許多效果顯著的高科技手術;如達文西手術等,這些都可能不在醫療險保障範圍內,導致傳統醫療險保單保障不足;此外,癌症治療法推陳出新,如標靶藥物、基因療法、免疫療法、質子治療等新式治療,很多癌症險保單也未納入保障範圍內,可能形成保障的缺口。

以民衆投保率高的癌症險爲例,建議以「一次給付型」爲主,以「療程給付型」爲輔,「一次給付型」的保額應有200萬元至300萬元保障,不論要標靶藥物治療或達文西手術,可依照醫生建議做治療,不受限於住院等保單規定。

而高齡化也衍伸相關醫療支出,像白內障所需的人工水晶體費用約2萬元至6萬元不等,冠狀動脈塗藥支架醫材費用甚至高達6萬元,對於有這類擔憂的民衆來說,則可檢視保單是否有含醫材給付項目、實支實付給付項目等。

總括來說,民衆檢視保單應謹記四大口訣,第一,「先求有、再求好」,以社會新鮮人來說,CP值高的意外險一定要購足,保額至少200萬元,隨收入條件提高後,依序規畫定期醫療險、一年期實支實付、重大傷病險、癌症險(一次性給付)、終身醫療險等。

其次,「先保大、再保小」,尤其是家中的經濟支柱者更該優先規畫,降低事故發生對家庭經濟的衝擊;第三,「先保近、再保遠」,即先保眼前可能的風險,如家族遺傳紅斑性狼瘡,應着重投保重大傷病險,待手頭寬裕,再考慮現代人壽命延長衍伸退休金不足的風險。

最後,規畫保險考慮「還本」之前,應先思考「足額」保障的重要,以醫療險爲例,建議先以定期型醫療險保額足夠後,再進一步考量還本型或是終身型醫療險。

值得一提的是,少子化趨勢下,家長多會替新生兒、子女規畫保險, 想要保得好、買得巧,保單規畫三要件是住院日額終身醫療、一年期實支實付以及癌症險(一次性給付),年紀愈小、保費相對較低是最大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