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帳戶突遭鎖!1通電話+4步驟 免臨櫃10分鐘火速解凍

ATM示意圖。圖/ingimage

隨着銀行防詐機制升級,近期多家金融機構對於「快進快出」、「長期未交易」或「低餘額」帳戶啓動風控鎖定,引發不少用戶權益受損。用戶反映,帳戶一旦被系統鎖定,不僅無法提款或轉帳,連要領出自己帳戶裡的錢都變得困難重重。

一名具商科背景的用戶指出,銀行若在未通知客戶的情況下直接啓動「系統鎖」,已經觸及《銀行法》紅線。根據《銀行法》第125條規定,銀行不得無故拒絕客戶的存提款請求。他強調:「銀行並非司法單位,若未經合法程序而阻止存戶動用資金,等同於侵害財產權。」

當遇到帳戶遭鎖的情況時,該用戶建議可依下列步驟處理:

第一,立即要求銀行提供書面說明與法律依據,而非口頭回復;第二,若對方無迴應,應寄發存證信函要求限期解鎖;第三,向金融消費評議中心與金管會提出正式申訴,並保留通話紀錄與對話證據;第四,若造成實質損害,考慮請律師出函或提出民事求償。

該用戶也表示,銀行沒有權利用「內控」爲理由,把客戶的錢變成「人質」,熟讀銀行法的人知道,這些行爲一旦放上臺面,銀行纔是真正會出大事的一方,因爲進入到司法程序後,金管會、各單位都會針對銀行不法行爲進行調查,到時候不是隻有要面對你的事,還會被開罰。

另一位用戶分享實例指出,同事幫她代購Jellycat商品收款1700元后帳戶被鎖,分行表示需等待三日解鎖。他照原流程等待,但遲遲無進展。原PO覺得很荒謬,主動打電話要求銀行提供鎖戶相關司法或警政單位的正式文件,證明帳戶有問題,銀行人員無法說明,才火速回電稱「已解鎖」,整個通話過程不到十分鐘。

近期許多銀行在內部檢討後,將「久未使用、餘額偏低」的帳戶視爲最可能被轉售爲人頭戶的高風險對象。爲此,部分銀行自三、四個月前開始實施新措施,凡是帳戶半年內未曾交易、且餘額偏低者,將先行凍結其自動化交易功能。然而,警示帳戶數量激增,也引發不少民衆不滿,批評相關作法過於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