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網點邊瘦身邊提質
□ 截至6月30日,銀行機構今年累計撤銷網點2677家。在撤併舊網點的同時,銀行也在積極設立新網點,截至7月初,商業銀行新設分支機構超過3600家。
□ 特色網點是銀行打造差異化優勢的重要路徑。未來,數字金融與銀行網點將長期並存,線上和線下一體化協同是商業銀行優化網點佈局的重要方向。
今年上半年,銀行網點撤併按下加速鍵。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數據不完全統計,截至6月30日,包括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在內的各類銀行機構,累計撤銷網點2677家,已超過去年全年的2533家。
網點是商業銀行提供金融服務的載體,主要辦理存取款、賬戶管理、貸款、理財等金融業務,並向客戶提供各類金融諮詢。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員汪雯羽表示,在金融科技興起以前,銀行網點是銀行服務客戶的主要場所,也是客戶建立對銀行信任的重要基礎。
然而,數字化浪潮重塑了金融服務模式。手機銀行等線上渠道的便捷性,使得轉賬、購買理財等常見業務無需親臨網點即可辦理,大大節省了用戶的交通成本和時間成本。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數字金融迅速發展,有網絡覆蓋的地方就能提供高效、即時的金融服務,線上渠道在安全性和體驗感上也在不斷提升。相比之下,線下網點成本高的問題更加凸顯,促使銀行在不影響客戶金融服務的前提下,選擇撤併部分網點。
中國銀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櫃交易總額高達2626.80萬億元,手機銀行交易總額達365.51萬億元,服務個人客戶31.95億戶、企業客戶0.43億戶。“金融即服務”的無界體驗正日益受到用戶青睞。
但這並不意味着銀行物理網點會被完全取代。在撤併舊網點的同時,銀行也在積極設立新網點。據統計,截至7月初,商業銀行新設分支機構超過3600家。汪雯羽表示,隨着金融科技和市場競爭格局的變化,客戶行爲和需求也在變化,傳統網點的服務功能亟需拓展,包括便民服務繳費、社區公益服務、政務支持、客戶發展支持等方面,這些功能在新網點上進一步延伸服務、增強用戶黏性,也給客戶帶來更大的價值體驗。
從新設網點結構看,農村商業銀行表現活躍。浙江農商聯合銀行轄內平陽農商銀行零售金融部負責人程淑賢介紹,由於存在“數字鴻溝”和大量的“信用白戶”,中小銀行優化線下網點服務必要性更強。在老齡化趨勢加劇背景下,銀行對網點進行適老化改造,探索打造“金融+醫療雲”等服務模式,有助於提升老年客戶的服務體驗。
婁飛鵬表示,大型銀行網點佈局相對完善,中小銀行網點多集中於特定區域。爲彌補數字化能力與大型銀行的差距,有必要在監管許可的情況下優化中小銀行網點佈局,從而更好協同線上渠道提供優質金融服務。
科技支行、綠色支行等特色化、智能化網點成爲銀行網點“瘦身提質”的一大趨勢。汪雯羽表示,特色網點是銀行打造差異化優勢的重要路徑。對中小銀行而言,網點發展重心應放在解決核心客羣痛點上,圍繞其需求升級服務細節,實現“小而美”目標;並整合政策、產業鏈、行業數據等資源,構建從金融支持延伸到產業服務的生態體系。
未來,數字金融與銀行網點將長期並存,線上和線下一體化協同是商業銀行優化網點佈局的重要方向。在數字金融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銀行網點數量可能繼續減少,但不會全部消失。線上渠道更適用於提供標準化、便捷化的基礎服務,有效降低銀行運營成本;而線下渠道則在處理複雜業務、服務高端客戶或需要深度交互的場景中,提供更具溫度的個性化服務體驗。二者相互補充,共同構成未來銀行服務的新生態。(經濟日報記者 王寶會)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