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社保卡“搶戶大戰”全面升級

行至下半場的社保卡“搶戶大戰”,激烈度驟然上升。

自2021年第三代社保卡進入全國推廣階段,上到國股行、下至城農商行,已全面打響開戶競賽,通過預約、優惠、贈送權益等多種方式鎖定客戶;

各行“自掏腰包”補貼的意圖,則在於通過民生入口獲取低成本負債資金、拓展業務場景。

來自四年前的硝煙,直到2025年仍未消散。

今年5月,北京人社局啓動第三代社保卡第三批集中換髮,面向東城區、朝陽區、門頭溝區和密雲區四個區的參保單位,涉及在職職工300餘萬人;

幾乎同期,以工、農、中、建、交、郵儲六大行北京分行爲代表的多家銀行均發佈換卡指引,通過費用減免、實物獎品、抽獎等豐富權益吸引客戶。

相較北京的如火如荼,搶戶在更早開啓社保卡換代的其他地區,已進化爲常態化、沒有硝煙的戰爭。

華北、華南等地多家銀行工作人員表示,所在地居民已基本完成第三代社保卡更換,如今基層員工雖仍揹負社保卡KPI、但數量要求已較前兩年有所下降。

一位國有大行華南分行員工對信風表示,“社保卡和個人養老金指標,都在養老金融績效考覈裡。”

其表示:“昨天行裡還在強調業務重要性,同時公開名錄,要求未更換第三代社保卡、未繳足個養賬戶的員工儘快完成。”

各顯神通

第三代社保卡由全省統一組織發行,通過電子認證、密鑰管理實現數據互通,集身份憑證、信息記錄、就醫結算、金融支付、城市交通等多項功能於一身。

2018年在成都、中山等地試點後,第三代社保卡於2021年全國推進,逐漸進入換髮高峰。

一位國有大行華北地區分行網點負責人對信風表示,新卡功能多、更換便利,業務高峰期進展順利。

“雖然頭上有KPI,但二代卡集中到期,新卡功能又好,通知後用戶主動來辦理的比較多。”該負責人表示,“我們當地的居民基本已經在前兩年完成換卡。”

另一位國有大行華南地區員工對信風證實,“換卡業務不難做。”

其表示“我們行和特別多社區都有合作,輪崗的時候都會有居民主動來辦理。”

以蘇州地區爲例。

信風注意到,第三代的江蘇省社保卡對比二代的蘇州市市民卡,已加載可在江蘇省內及全國300多個城市使用的“交通一卡通”,同時打通異地就醫;

截至2023年11月,蘇州市發放第三代社保卡超千萬張,已接近當地社保參保總數。

但業務的水到渠成,不意味着競爭的弱化。

換卡過程中,銀行爲招攬新戶爭相推出優惠、抽獎、贈品等權益。

“都是銀行慣用方式。”上述網點負責人表示,“社保卡在講解和說服上不難,難點在於每個行都有很重的KPI,需要通過贈品之類的形式留住更多的客戶。”

隨着全國各地第三代社保卡更新的基本完成,“搶戶之戰”的硝煙已經彌散到了最大、也是幾乎最後的戰場——北京。

據北京人社部門通知,2024年11月至2025年底,北京第三代社保卡採取線上申領形式,分階段、分人羣、分批次換髮。

第一批自2024年11月起,組織房山、順義等5個區與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參保單位在職職工集中換髮;

第二批自2025年2月起,組織海淀、豐臺等4個區的參保單位在職職工換髮;

如今的第三批自2025年5月起,涉及東城區、朝陽區等4個區的300餘萬在職職工。

已經有過多地搶戶經驗的各大行,在北京這塊最大的市場上,使出了渾身解數,工、農、中、建、交、郵儲六大行北京分行均已在公衆號發佈多輪換卡指引。

其中,農行在規定時間內激活金融賬戶有機會領取50元電子券;

中行持卡客戶在支付寶生活繳費、公交/地鐵、加油,或物美、多點商戶處支付有機會享滿減優惠。

以企業爲單位辦理,權益力度將會更大。

中行員工對信風表示,“如果是50人以下的企業,我們的權益是68元立減金和禮品,如果企業規模在50人以上,立減金會增加到118元。”

北京當地的城農商行,在“搶戶大戰”中同樣不遺餘力:

例如,北京銀行開卡有機會抽取最高100元京東e卡、5-188元微信立減金、50元電影券、20元外賣券;

北京農商行則表示,首次激活第三代社保卡金融功能有機會領取50元微信立減金,並可抽取最高188元的微信立減金。

如火如荼的進程中,亦有部分銀行“落伍”。

一位股份行總行員工對信風表示,公司在北京第一、第二批的集中換卡進程中十分積極,但對於第三批換卡動作稍顯遲緩。

該員工稱“可能是業務優勢、持續性不如大行,第三批換卡已經開始,但我們內部的動員節奏反而慢下來了。”

劍指負債端

最早的“搶戶大戰”,遠早於第三代社保卡推出之際。

人社部與央行明確在社保卡加載金融功能的2011年,銀行已經通過代發養老金、醫保報銷等業務沉澱資金。

三年後,深圳二代社保卡的推行,也曾引發銀行搶戶盛況。

彼時深圳金融社保卡項目的12家中標銀行,也曾通過減費、上門服務等方式吸引客戶。

中行就推出上門開卡、髮卡服務,並在首次開卡中免收工本費、年費;工行則推出首年12筆系統內異地存取款和異地匯款免費。

銀行們主要看中了社保賬戶低成本的沉澱資金。

據測算,一個社保賬戶每年沉澱的資金範圍或在0.5-4萬元間,具體取決於繳費基數、比例、地區政策和利息累積;

加之長達35年的繳納年限與強制繳納要求,社保卡帶來的可觀資金正迎合銀行的負債端需求。

競爭下,社保卡開戶格局呈現出大行主導、地方深耕等特點。

一方面,六大行憑藉網點佈局和資源優勢,在社保卡發行中佔據核心地位。

興業研究智庫指出,爲促進社保卡等投入、產出週期顯著超過分支機構及其負責人考覈週期的營銷和推廣,不少銀行動用總行專項資金。

該智庫選取常住人口千萬以上、城區人口超600萬人的12個城市,發現10個城市與六大行合作、5個以上與招行、光大、中信、浦發和廣發合作。

2024年末我國社保卡持卡人數達13.89億人;

同期披露數據的大行中,農行、中行、建行有效卡量約爲5.65億張,佔比在四成左右。

另一方面,地方銀行也在區域市場形成壁壘。

例如,城農商行通過“本土化服務+政策傾斜”,在縣域及城市細分市場建立優勢。

婁底農商行在當地社保卡市場佔比達七成,新化農商行髮卡量位居當地合作銀行首位。

站在當下,對第三代社保卡的爭奪至關重要:

收穫長期、低成本資金外,鏈接了數字人民幣等更多金融服務的第三代社保卡,有可能成爲信用卡、理財等產品的獲客入口,帶來零售業務的更多想象空間。

2024年10月底,三代社保卡累計持卡人數達4.87億人,佔比約在35%;而人社部已明確提出,將在2027年基本實現社保卡居民服務“全國一卡通”。

這意味着,未來一年半時間裡,各行還需各顯神通搶佔6成左右的市場份額。

“現在社保卡已經不是短期要求了。”某國有大行華南分行員工表示,“社保卡、企業職業年金、個人養老金的指標都在養老金融績效考覈裡面,是政策要求,也是銀行自身的需要。”

一位國有大行華南分行負責人則表示,在所在地大部分社保卡已完成換代的情況下,“社保卡業務越來越難,但依舊是非常受重視的熱門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