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爛頭寸暴增效應 364天期存單利率跌破1.4%
央行3日標售364天期定期存單新臺幣1,400億元,在市場資金寬鬆及銀行搶標下,本月存單得標加權平均利率跌破1.4%,下滑到1.391%,創2024年6月以來新低。 路透
央行昨(3)日標售364天期定期存單新臺幣1,400億元,在市場資金寬鬆及銀行搶標下,本月存單得標加權平均利率跌破1.4%,下滑到1.391%,創2024年6月以來新低。銀行資金調度人士分析,Fed降息預期升溫、美經濟數據疲弱推動美元轉弱,吸引外資迴流亞洲市場。新臺幣升值、外資匯入款、7月進入上市櫃公司股利發放高峰和銀行放款不振等因素,均造成銀行爛頭寸暴增。
本期364天期定存單投標倍數2.1倍,創2023年6月以來新高,投標總額爲2944.05億元;而得標比率47.55%亦創2023年6月以來新低。
行庫主管表示,受新臺幣近期強勢升值影響,市場資金明顯寬鬆;外資匯入及企業匯回資金動能和出口商拋匯轉爲新臺幣等因素,均持續墊高銀行體系資金水位。此外,新臺幣急升,央行爲穩定匯率進場承接美元、釋出臺幣,這些新臺幣大多存放在銀行體系內,亦導致銀行短期資金水位上升。
昨日標售的364天期存單,平均得標利率較上月下滑2.9個基點,降至1.391%,不僅連續第二個月下滑,更下探逾一年以來新低。
此外,7月進入上市櫃公司股利發放高峰,衆多配息資金先前已預先回存至銀行,短期內推升存款總額。由於企業與民衆尚未啓動資金運用,這些資金暫時停留在體系內,進一步加重市場資金寬鬆狀態。
另外,川普的關稅戰影響下,國內企業對於擴產或借貸態度保守,使銀行放款需求放緩,資金流向企業端的速度明顯放緩,形成資金淨流入大於流出的現象。銀行主管指出,新臺幣急升,加上美國關稅政策未明、全球政經局勢丕變,使企業投資信心下滑,資本支出與營運資金同步縮手,導致整體資金需求驟降。
市場人士預期,在美國聯準會尚未明確啓動降息前,外資仍有可能持續匯入,搭配國內保守的放款氛圍與企業儲備資金策略,銀行短期內之爛頭寸仍將續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