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股起舞:是誰導演這場戲
7月上旬的上海持續高溫,東方路上的一家券商營業部裡瀰漫着“矛盾的焦灼氣氛”。
當工商銀行股價近日連續創下歷史新高之際,一些曾經在今年年初熱衷追逐科技概念的投資者,盯着電腦屏幕上連綿不絕的銀行股陽線,臉色不定,沉默不語。
中證銀行指數近一年的漲幅超過35%,不僅超越了同期納斯達克指數的表現,更讓很多主動偏股基金的表現黯然失色。這場由政策紅利、巨量機構資金增配共同驅動的資本盛宴,將銀行股推至全市場的舞臺中央。在舞臺外,有人高呼:“要信早信,銀行股的漲勢還會持續。”有人在股吧發帖:“機構抱團新能源股,板塊走強後又大幅調整,歸因於產能過剩,而銀行股的結局又會怎樣?”
從不少私募機構的角度來看,市場資金對於銀行股的抱團,較歷史上的極端行情,還相差甚遠。(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