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反內卷”對金融數據有何影響?權威專家:產生“擠水分”效應,資金循環更加順暢

財聯社8月13日訊(記者 李婷 高萍)今日,中國人民銀行公佈7月金融數據,綜合看,因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季節性等因素,7月信貸數據略有波動。

事實上,在2024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以來,“反內卷”成爲各行業共識。近期,多地行業協會及銀行機構密集發聲,針對存貸、債券承銷等領域“內卷式”競爭展開整治,旨在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銀行“反內卷”對金融數據有何影響?對此,權威專家對財聯社記者表示,金融機構破除內卷式競爭會擠出虛增空轉貸款,促進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質效更高、更可持續。

上述專家表示,金融機構淡化規模情結是一個持續的過程,目前有越來越多的銀行正在轉變經營思路,從“比規模、比增速”轉向“比服務、比精準”,以更可持續的方式支持實體經濟。這會對金融總量數據產生“擠水分”效應,在虛增空轉貸款被擠出的同時,經營主體獲得了更爲精準、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真實融資需求得到了更充分的滿足。

“同時,清理拖欠企業賬款可能使中小企業信貸需求有所下降,但企業現金流會更加健康、資金循環會更加順暢。”上述專家表示,過去一段時間,部分供應鏈核心企業拖欠中小企業賬款的現象較爲突出,一些被拖欠企業迫於現金流壓力,額外以銀行貸款填補資金缺口,並支付相應利息,加劇企業經營負擔。

專家強調,近期相關部門推進清欠賬款的成效逐漸顯現,大型企業對中小企業的付款期限壓縮至60天以內,多家重點車企也對付款賬期作出了集體承諾。賬款得到清欠後,中小企業貸款需求可能有所下降,但有助於減輕企業包袱、激發經營活力,同時也能夠推動信貸資源從“填補窟窿”轉向“創造價值”,提升資金使用效率。

此外,權威專家還談到,一些供應鏈頭部企業憑藉市場優勢佔用上下游企業資金,有的還靠金融業務盈利,財務費用甚至爲負。“這部分頭部企業本身不缺資金,但在傳統經營思維下,一些金融機構仍然傾向於通過降低貸款利率等方式營銷這類大客戶,出現無序競爭,也很難談得上是有效信貸需求。”上述專家坦言。

“大客戶財務費用爲負,銀行信貸融資實際上對其沒有吸引力,銀行投放貸款的利率再怎麼降,很難想象會到負利率水平,對這類客戶的貸款利率已經處於降不動的地步。”權威專家建議,隨着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傳統信貸需求在減少,新動能領域信貸需求在增加,金融機構未來需要適應形勢變化,加快轉變經營思路,進一步下沉客戶,在細分市場中挖掘有效信貸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