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太若爆發衝突 美軍國防規劃:30天須動員5萬後備海軍

▲圖爲美軍飛彈驅逐艦米利厄斯號。(圖/翻攝自USNavy)

記者詹雅婷/綜合報導

美國中西部14個海軍後備中心指揮官與高階士官25日在伊利諾州「大湖海軍基地」(Naval Station Great Lakes)舉行會議,聚焦戰備與動員議題。會中簡報直接點出當前印太局勢的急迫性與嚴峻性,海軍中校羅斯洛克說明,國防戰略規劃已不再停留於假設情境,若印太爆發衝突,須在30天內動員5萬名後備海軍。

根據美國國防部新聞網站DVIDS新聞稿,這場會議並非例行公事,而是一次旨在加速動員的召集,確保後備部隊在國家需要時能隨時待命。海軍後備司令部大湖區指揮官蔡斯(Kerri Chase)在會議上提到,指揮官職責就是做困難決定、進行艱難對話,「我們的任務明確無誤——當國家召喚時,確保水兵做好動員準備」。

海軍中校羅斯洛克(Elliot Rothrock)透過未涉密簡報發出警訊,直指印太地區是全球經濟心臟,美國人日常使用的產品幾乎都仰賴這片海域的自由開放,印太區域掌握全球60%人口、5個核武強權,承載全球貿易命脈,但隨着中國大陸加速軍事擴張且對臺企圖日益明顯,該區域的穩定岌岌可危。

羅斯洛克說,美國國防部戰略規劃官員已經不再只是談假設情境,一旦局勢有需要,必須在30天內動員5萬名後備海軍。投影片顯示,基於美國對日本、南韓與關島的安全承諾,若中國大陸採取行動,這些地方都可能爆發衝突。

羅斯洛克所言讓人想起美軍前印太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2021年曾說過的話,也就是中國大陸可能在2027年以前對臺灣採取行動,這項預測也被稱爲「戴維森窗口」(Davidson window)。

海軍後備司令部總士官長萊恩斯(Robert W. Lyons)指出,戴維森窗口正在收窄,國家所能容許的誤差空間也隨之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