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太盟友被冷落? 盧比歐取消訪問日本、韓國
▲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張方瑀/綜合報導
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臨時取消亞洲行,原定於本週展開上任後首度訪問日本與韓國的行程,卻因中東情勢升溫,轉而留在華府處理以色列相關外交事務。外媒披露,此舉不僅讓亞洲盟友措手不及,也再次引發外界質疑,美國「印太優先」政策是否正逐漸失焦。
根據《日經新聞》報導,盧比歐原本預定7日抵達東京,與日本首相石破茂與外相巖屋毅會晤,討論關稅、中東局勢以及對中、俄、北韓的戰略合作。不過國務院高層臨時決定讓盧比歐改赴白宮,出席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會談。
據瞭解,美國正積極斡旋加薩停火協議,消息人士透露,哈瑪斯(Hamas)可能在未來60天內釋放10名人質,並歸還18具遺體,談判進展關鍵,促使美方調整外交重心。
▲日本首相石破茂(左)、南韓總統李在明(右)上月在加拿大G7會場展開日韓會談。(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盧比歐原計劃完成訪日、訪韓行程後,再赴馬來西亞出席東協(ASEAN)與東亞外長會議。不過美國國務院已證實,日韓兩站將直接取消,引發各界關注美方對亞洲盟友態度是否轉趨冷淡。
南加州大學國際關係專家葛羅斯曼(Derek Grossman)直言,盧比歐身兼國務卿與代理國安顧問兩職,分身乏術,「他無法同時出現在兩個戰略戰場。」他警告,當前美日韓關係面臨貿易摩擦與駐軍不確定性,白宮此舉形同讓盟友自生自滅。
《華爾街日報》5月曾披露,川普政府正研擬從南韓撤軍4500人,轉移至關島等地,亦讓區域安全再添變數。葛羅斯曼表示,「這反映出印太地區是否真的是美國的戰略優先區域,因爲中東議題依然佔據了大量時間與資源。」
不過也有專家持不同看法。美國外交關係協會學者史密斯(Sheila Smith)指出,日本正值參議院選舉,石破內閣短期內難就貿易等重大議題推進談判,盧比歐行程延期「或許對雙方來說,反而是個喘息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