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太海廢合作平臺 4國參與
二○二五印太海洋臺泰韌性夥伴研習營昨在曼谷舉辦。圖/海洋委員會提供
海洋委員會「印太海廢合作平臺」首度移師泰國曼谷舉辦「印太海洋臺泰韌性夥伴研習營」,集結臺、泰、日、韓等四國與國際NGO組織,聚焦「幽靈漁網」回收再利用,其中泰國將回收漁具打造成衝浪板,臺灣則是展示海廢文創公仔,呈現海廢再生的文創成果。
海委會前年起籌組平臺,串聯印太區產官學研力量,公私協力推動海廢治理制度化與常態化。這次邀泰國海洋與海岸資源部、漁業部、朱拉隆功大學、SEAFDEC、日本IGES、南韓OSEAN、EJF、RE-THINK等國際夥伴共同探討海廢回收、科學監測與社會動員。
海委會主委管碧玲說,臺灣持續深化與日本、南韓、泰國等夥伴合作,推動廢棄漁具減量、回收與再利用,並與東協國家建立制度化對話機制。海廢治理無國界,臺灣將以「韌性海洋夥伴」精神,打造印太區域海廢治理典範,推展藍色循環經濟與跨域合作,實現永續海洋願景。
研習營中,泰國企業Starboard與志工社羣Trash Hero Bangkok分享以海廢製作高價值衝浪板的成功模式,示範公私協力,如何兼顧經濟收益與保育成效,提升藍色循環經濟的可行性。
臺灣的「海廢招財貓」則以「廢物變招財」理念成爲焦點,今年八月先在臺灣文博會驚豔亮相,九月遠赴日本參展,如今成功推廣至印太地區,展示文創與循環經濟結合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