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水思源 臺東游龍護圳14年不輟
關山鎮各社區、團體用落葉、竹簍創作龍模型,栩栩如生,象徵守護關山大圳的精神。(蕭嘉蕙攝)
臺東縣關山鎮以好米聞名,豐饒稻田源自百年關山大圳滋養。爲感念先人開鑿水圳的辛勞,鎮上延續提燈護圳傳統,每年舉辦「游龍護圳」活動,今年邁入第14屆,特別融入「秋收食節」主題,讓參與者從白天到夜晚,體驗農村歲收與圳道文化。
擁有逾百年曆史的關山大圳,是關山鎮及鹿野鄉農業生產的命脈,清澈水質灌溉出享譽全臺的關山米。關山親水休閒農業區理事長李淑靜表示,關山人常說「水養田,田養人」,居民秉持着這份理念舉辦游龍護圳,不只是活動,更是一種文化傳承。
早年鎮上各農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共同修建大圳,夜深農人收工返家,手中握的火把連成長龍,遠望宛如火龍守護田圳。時至今日,每年10月鎮上舉行遊龍護圳活動,由舞龍領隊出發,傳統火把則改爲乾燥絲瓜製成的燈籠,民衆提燈沿圳而行,象徵守護水脈與延續文化。
李淑靜說,活動宗旨在於感恩前人開鑿大圳的辛勞,讓後代子孫能在沃土上耕作,也提醒大家珍惜每一滴滋養土地的水源。首次體驗的林姓民衆則表示,有種身體力行「飲水思源」的感覺,特別充實。他說,「盤中飧得來不易,灌溉的水更是集衆人之力而成」,希望更多人認識這項有意義的活動。
此外,今年護圳活動結合「秋收時節」系列活動,現場展示以落葉與竹簍製成的龍模型,栩栩如生;客家婦女手持油紙傘載歌載舞,展現豐收歡欣之情;大小朋友體驗手作串珠、品嚐客家點心,從白天到夜晚都洋溢着熱鬧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