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調查!逾4成上班族天天外食 「三大代謝NG行為」你中了幾項
營養師提醒,外食族的自保之道,在於掌握好糖、好油、高纖、優質蛋白質的飲食原則。記者廖靜清/攝影
臺灣外食人口多,近7成有外食習慣,超過4成上班族更是天天外食。臺灣營養基金會、長庚科技大學保健營養系公佈「代謝認知與飲食行爲調查」,發現三大NG行爲:自認吃得健康,實際外食卻隱藏高油鹽糖陷阱;忽略身體發出的代謝力警訊,僅認爲是年紀增長或生活壓力所致;還有不清楚每日飲食指南之六大類食物。
「代謝認知與飲食行爲調查」由佳格食品與臺灣營養基金會、長庚科技大學保健營養系共同進行,針對1000名22至65歲上班族,男性467名、女性533名,分析日常飲食。除了發現三大常見代謝NG行爲,結果亦顯示,當健檢報告出現代謝紅字時,超過三成會選擇調整飲食或生活習慣改善代謝狀態。
臺灣基層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陳宏麟表示,代謝問題已成爲臺灣全齡人口共同面臨的健康危機,增加罹患糖尿病、心臟病及中風的風險。依國健署調查統計,5成民衆有體重過重或肥胖,40至60歲民衆更有約89萬人屬於「代謝警訊」高風險族羣,必須做好體重管理及腰圍控制,避免代謝症候羣找上門。
陳宏麟指出,代謝是身體健康的根源,吃對食物、吃對方法,才能提升代謝力。民衆外食機會高,美食小吃多高油高糖高鹽,不僅隱含肥胖危機,還可能提高脂肪肝風險。除了飲食部分,代謝症候羣的預防與治療,強調規律運動、良好生活習慣,不要等到三高數值超標纔開始重視。
臺灣營養基金會董事吳映蓉表示,現代人飲食普遍存在營養不均衡,從早餐開始就高油高糖,例如一早就吃麪包、白吐司、三明治,容易造成血糖快速上升。建議改爲全麥或雜糧麪包,並搭配高纖、高蛋白的食物,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量。
吳映蓉強調,外食族的自保之道,在於掌握好糖、好油、高纖、優質蛋白質的飲食原則。好糖指的是良好的全谷雜糧類食物,包含燕麥、糙米、玉米、地瓜,增加膳食纖維、營養素和植化素攝取。油脂建議選擇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性油品,可降低壞的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
至於高纖,吳映蓉指出,攝取足夠膳食纖維則能促進腸道蠕動和維持消化健康,可以多食用蔬菜類、水果類、菇類、藻類及全谷雜糧類等高纖食物。優質蛋白質的來源有毛豆、豆漿、豆腐等豆類,以及海鮮類、蛋類、肉類、乳製品等,有助於肌肉生長、組織修復以及促進新陳代謝。
現代人工作忙碌,工時過長,外食族比例偏高。記者廖靜清/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