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想靠“藍色食品”成爲高收入國家
《日本經濟新聞》6月27日文章,原題:“藍色食品”是東南亞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資源 儘管全球地緣政治格局持續變動,國際秩序經歷重塑,東南亞依然是一片充滿可持續發展希望的熱土。在可持續發展進程中,印度尼西亞尤其具備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作爲全球最大的羣島國家,印尼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與生物多樣性。這些“藍色資源”在推動地區發展中扮演關鍵角色,若加以妥善保護和利用,有望成爲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典範。
印尼已經制定目標,力爭到2045年成爲高收入國家。在這個由約1.7萬個島嶼組成的國家,“藍色食品”(種類豐富的水產食品)被視爲實現這一願景的核心支柱。藍色食品不僅富含對人體發育至關重要的營養元素,而且生產過程對環境影響相對較小,也是最貧困社區賴以生存的產業。
但要真正釋放藍色食品的潛力,我們必須將營養與民生作爲核心優先事項,同時持續保護支撐這一生態系統的海洋環境。如今,印尼國家發展規劃部正推動開展“藍色食品評估”項目,爲該國藍色食品行業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該評估是由全球100多位科學家、25個科研機構在2021至2023年共同完成的國際合作成果。評估指出,印尼擁有多達3000種魚類、貝類與海藻,是價格親民、營養豐富但尚未被充分利用的資源。
印尼政府已啓動多項積極舉措以應對這一挑戰,其中包括爲學齡兒童、母親和嬰兒提供免費餐食的計劃。藍色食品能爲上述人羣提供高蛋白、維生素和礦物質等關鍵營養,促進健康發育。與此同時,藍色食品的納入也爲沿海社區創造了寶貴的機會,爲當地漁民、養魚戶以及大量從事魚類晾曬、加工和銷售工作的婦女帶來了新收入。
生態系統保護是發展藍色食品產業的基礎。健康的紅樹林和珊瑚礁是維持漁業的苗圃,同時也保護着我們的沿海社區。
印尼獨特的地理條件與海洋生態系統使其成爲探索可持續發展、保護生物多樣性與實現未來繁榮的天然試驗場。我們正在重新認識漁業與水產養殖的多重價值——不僅是經濟資源,更是緩解營養不良問題、推動民生改善與實現公平發展的關鍵力量。這種對藍色食品更爲宏觀的理解,也可以爲其他國家提供發展樣板。
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科技、金融與科學都是重要槓桿,但真正引領變革的是領導力。印尼開闢藍色食品發展之路,這不僅爲本國提供了發展新動力,也爲全球其他國家提供了值得借鑑的經驗與靈感。(作者蘇西洛·班邦·尤多約諾是印尼前總統,一博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