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美納被禁止對華出口基因測序儀!相關設備國產化進程再獲提速
財聯社3月4日訊(記者 鄭炳巽)繼2月4日將因美納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後,商務部今日午後發佈公告,對全球基因測序龍頭因美納公司(Illumina, Inc.)採取“禁止其向中國出口基因測序儀”的處理措施。公告同時還表示,“未盡事宜按《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執行。”
根據商務部於2020年頒佈的《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進入清單的外國實體,除了可能被限制或者禁止從事與中國有關的進出口活動之外,還有可能根據情節輕重受到相應數額的罰款。
財聯社此前跟蹤報道——搶佔千億級市場:國內基因測序企業打響置換“競速戰”!、新技術疊加政策支持 基因測序加快國產化迭代
上述消息傳出之後,多家國產基因測序相關企業股價“飄紅”。截至今日午後收盤,華大智造(688114.SH)20cm漲停,報收97.27元/股,貝瑞基因(000710.SZ)上漲10.02%,迪安診斷(300244.SZ)和達安基因(002030.SZ)股價也分別上漲3.20%、4.72%。
一資深醫藥研究員向財聯社記者表示,“國內的頭部企業如華大智造、真邁生物等將從中受益。”資深醫藥行業專家郭新峰也表示,“對於華大智造來說,禁售因美納進口高端產品後,國產設備更容易打開市場,帶動業績回暖,同時爲研發新一代高通量測序設備爭取時間。”
針對此事,財聯社記者向華大智造詢問有何影響,企業人員表示“無迴應”。記者又以投資者身份詢問達安基因與貝瑞基因,前者表示,“沒有關注到相關消息,不清楚具體的影響。”後者則稱,“雖然因美納是公司的供應商,但是我們並不完全依附於對方。”
上述醫藥研究員進一步透露,“因美納2024年在大中華區的銷售額爲3.08億美元,設備和耗材的佔比爲4:6,目前看起來禁止的只是設備,試劑耗材應該不受影響。”對此,貝瑞基因企業人員也透露,公司在測試試劑上有跟因美納的合作,但現在看到的只有對基因測序儀的出口禁止,未了解到試劑方面的禁止消息。
因美納最新一期財報顯示,該公司2024財年總收入爲43.72億美元,相比2023財年的45.04億美元下降2.9%。同時,按年收入計算,因美納在中國基因測序儀及耗材市場的佔有率已經從2021年的64.50%下降至2023年的54.2%。
郭新峰認爲,因美納受制裁一事,將推動我國國產測序產品加速滲透,並提高消費級測序產品的普及率,“現在消費級的基因測序不能普及,就是因爲進口設備及耗材昂貴、成本高企、價格貴導致。”
對於基因測序企業來說,郭新峰認爲,“這將推進國內基因測序公司採購國產設備以及國產兼容耗材,加快降本增效,基因測序行業或將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財聯社記者從企業與科研機構方面瞭解到,基因測序行業的國產化進程此前就已經開啓。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胡曉湘透露,她最初開展“低深度重測序技術”研究時,使用的是因美納的平臺,但是從2018年開始就全面切換到華大智造的平臺上,“國產的平臺不僅質量好,而且成本比因美納低。”
胡曉湘表示,“我們目前已經把技術推廣到國家主要的豬雞育種企業,華大智造不僅幫助解決了測序的問題,還憑藉一系列自動化設備配套,做出了一個全產業鏈閉環的系統。”
作爲一家專注於移植診斷和輸血分子診斷業務的公司,江蘇偉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王浩也透露,“從2023年開始,在產品轉移的過程當中,我們跟包括因美納在內的平臺做了平行比對,大量數據顯示,國產的華大智造平臺,在技術層面已經完全可以替代因美納平臺。”
華大智造首席運營官蔣慧表示,華大智造所提供的方案,不僅僅是一個平替,而且給出了更好的、能夠在未來的科研、臨牀等方面從頭到尾覆蓋的、端到端解決方案。她說,“儀器設備研發的週期很長,在推動國產化方面,華大智造希望能給科研機構、醫療機構等的合作方提供更加具有自主選擇權的技術和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