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之都「蔬菜管弦樂團」創金氏紀錄 1問題問到怕了
「音樂之都」奧地利維也納有個專門以蔬菜製作的樂器開演奏會的樂團,近日成了金氏世界紀錄保持者。(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馳名全球的英國金氏世界紀錄又多了一筆奇特項目。在擁有豐富音樂遺產的奧地利維也納有一支「蔬菜管弦樂團」,27年來只用新鮮蔬菜製作樂器演奏,創造獨樹一格的樂音並持續推出受到歡迎的新作,這個樂團純以蔬菜樂器舉辦音樂會累計344場,成爲金氏世界紀錄最多場次保持者。
美國《紐約郵報》日前報導,金氏世界紀錄官網5日公佈這項特殊的人文紀錄。1998年2月在「音樂之都」維也納成軍的蔬菜管弦樂團(the Vegetable Orchestra),11名團員27年來只用蔬菜雕制而成的樂器合奏,包括胡蘿蔔豎笛、黃瓜管、蘿蔔低音長笛、茄子棒、韭菜小提琴,其他精心加工成爲樂器的蔬菜還包括芹菜、洋蔥等等,成軍以來至少辦過344場音樂會。
這個樂團充滿創新的精神,持續開發「新樂器」。樂團官網說明:「我們認爲,本團能夠發出其他樂器無法輕易發出的聲音,各位能夠聽出箇中不同。有時聽起來像動物的聲響,有時就是抽象的聲響。」團員背景各異,電子、搖滾、龐克、古典等各種音樂流派均有,他們想向聽衆證明,幾乎任何物體都能用於創作音樂:「每一樣東西都具有極其獨特的音質,各自代表複雜精密的聲音天地。」
除了創意,團員也必須隨時準備即興演出,因爲在臺上演奏過程中,蔬菜可能隨時幹掉甚至斷裂。金氏世界紀錄官網介紹,所有演奏用的新鮮蔬菜均爲演出當天「現買現制」,觀衆能現場觀察蔬菜在舞臺燈光照射之下發出聲響時的變化。團員說明,有時候,使用特定蔬菜甚至是爲了把音色變化當成樂曲的特色,不過,胡蘿蔔豎笛、蘿蔔馬林巴木琴這類旋律樂器音色就相對穩定得多,至少在曲目表演期間要維持穩定。
爲這些特殊樂器編寫樂譜並不容易,但「蔬菜管弦樂團」一絲不苟,他們開發自有系統創作、錄製樂曲,符號從古典樂既有型態到圖形符號都有,有些甚至極其抽象。他們鼓勵觀衆以開放心態聆聽,同時思考音樂在日常生活中各自奧妙的呈現方式。
這些樂器的壽命只能維持一場演出的時間,樂團請了一名廚師在演奏會結束後端出蔬菜湯與觀衆分享,用料正是製作蔬菜樂器過程剩餘的部位。剩餘未用的蔬菜,有些分發給有興趣試試「蔬菜樂器」的人們,有些當成有機垃圾送交回收站。
團員都是吃素的嗎?這11名巡迴世界各地演奏的音樂家拜託大家別再問這個問題:「我們不是素食主義者。這個問題已經問過300萬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