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班失「生」 大學術科報考人大減

少子化再加上未來職涯考量,近幾年音樂班招生情況大不如前。圖爲音樂班上課情況。本報資料照片

大學想念音樂系的學生愈來愈少,大考中心統計,九十二年度還有一千六百多人報考術科,佔報考人數近百分之一,然而到了一一四年,僅剩八五二人,佔比爲百分之○點七。學界憂心,再這樣下去,恐有音樂系招不到學生而關門大吉,如何因應就業市場需求,與現實接軌,是大學應正視的問題。

實際上,近年愈來愈多學生國高中就出國念音樂,前段音樂班甚至有一半出國,影響術科報考人數。武陵高中音樂班組長廖芊蕙表示,以武陵近兩年來說,一班廿五名學生,近半在畢業前就考上國外學校,上學期高二班還有三位學生已赴國外。

近年也愈來愈多大學音樂系設有B組,採面試時現場演奏即可,不用考術科聯招,例如臺東大學、屏東大學等。其中臺東大學還開出十位原住民學生名額,可用演唱實力入學,東華大學音樂系乙組與爵士組也免考術科,但須另備影音資料等。

臺師大音樂學院院長陳曉雰分析,少子女化確實是主因,且各階段就讀音樂班人數減少,影響大學音樂術科報考人數,另外還有就業出路的考量,若音樂系的學習與訓練與現實脫節,自然影響考生的意願。

「考招制度對高中音樂班實際情形的考量也不足」陳曉雰舉例,配合多元入學制度,音樂班學生也要準備學習歷程檔案,而分科測驗又不參採國文、英文,使音樂班學生面臨課業與升學的壓力。整體專業音樂教育體系出現「多元」與「專精」過與不及的問題。

至於生源少,是否也讓音樂系面臨篩選學生困難及學生素質下降?陳曉雰直言,這些都是目前已有的情形,如何與現實接軌,因應音樂就業市場的需求,是大學端應該正視的問題。

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學院音樂學系主任黃荻表示,習樂之路非常辛苦,所需資本也高,未來發展與出路有限,人力物力的投資與報酬不成正比;另外,現在高中生出國比率愈來愈多,國外許多知名的學校也紛紛來臺宣傳招生,種種原因導致報考率降低。

臉書專頁「All Things Considered」分析,照這種趨勢來看,再十年,可能會有音樂系招不到學生關門大吉,前段班大學音樂系可篩選學生愈來愈少,整體學生素質下降,似乎是音樂系不願意觸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