癮君子卻步 戒菸人次比疫前低

電子煙因外觀造型獨特,吸引青少年使用,各校雖制定校規,將電子煙列爲違禁品,卻無法阻擋學生在校外使用電子煙。(本報資料照片)(吸菸有害健康)

近十年國健署戒菸服務人次

衛福部推出二代戒菸服務已10餘年,全臺約2700多家醫院、診所、牙科及藥局參與。儘管2022年5月起免收戒菸藥物部分負擔,1年可省下1200元藥費,但戒菸服務人次反而創10年新低。抽菸民衆反映雖有心戒菸,但因規定太繁雜而卻步。

國民健康署2012年推出「二代戒菸服務計劃」,門診、住院、急診及社區藥局皆可提供戒菸服務。據統計,戒菸服務人次在2015到2017年到達高峰,約63.1萬到73.2萬,但2021到2023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服務人次驟減,尤其2022年僅30.8萬人次,爲近10年新低。

國健署補助每人每年2個戒菸治療及衛教療程,每個療程8周,但限於同一家院所或藥局,並於90天內完成。新北市高先生分享,最近萌生戒菸想法,下定決心踏進戒菸合約診所,一問才知道不僅必須每週回診,還只能在同1家診所領藥,但因工作繁忙,面對不便的流程,戒菸念頭全被澆熄。

國健署菸害防制組長羅素英說,專業人員會提供個人化諮商,給予生理和心理支持,例如幫助緩解戒斷症候羣,但若過程中轉換院所或藥局,專業人員需重新瞭解情況及建立信任關係,無助於成功戒菸。

吸菸是心血管、癌症、COPD等慢性疾病危險因子。羅素英提到,爲因應民衆就醫行爲,近年戒菸政策逐漸轉型,從「戒菸門診」改爲「門診戒菸」,民衆慢性病回診時,由醫師提供戒菸服務,提升可近性,目前約2700多家醫院、診所、牙科及藥局參與,其中6成爲基層機構,民衆不用跑大醫院,可就近找「好厝邊」幫助戒菸。

社區藥師李懿軒指出,戒菸不只是用藥,而是行爲改變,需花時間培養習慣,由同1位專業人員提供服務可避免做法不同造成困擾,民衆也可到藥局自費購買指示用藥,自由度較高,但須注意藥物濫用風險,仍鼓勵民衆使用戒菸服務,和專業人員討論適合的戒菸方式。(吸菸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