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基金規模拉鋸戰:險守千億大關 “迷你”基金扎堆
1000億,成爲橫在銀河基金面前的一道檻。自2020年二季度首次突破千億大關後,銀河基金管理資產規模便一直在千億附近徘徊,2024年前兩個季度一度跌破千億大關,幸好在四季度末重新回到千億以上,達到了1046.66億元。
雖然險守千億大關,但是作爲一家成立20多年的老牌基金公司,銀河基金髮展還是掉隊了。相比之下,同時期成立的招商基金(2002年成立)、易方達基金(2001年成立)等已經站上萬億規模。
銀河基金股東實力不俗,甚至可以用豪華來形容,第一大股東爲中國銀河金融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持股50%。此外,湖南電廣傳媒、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首都機場集團、上海城投集團分別持股12.5%。股權穿透後,銀河基金背後站着的是中央匯金、中投公司等"國家隊"。
但面對如此豪華的股東陣容,銀河基金卻似乎吸引不了人才加盟。近年來,銀河基金從董事長、總經理、到基金經理團隊都變更較爲頻繁。
從2020年至2024年,銀河基金就先後經歷了劉立達、宋衛剛、史平武、胡泊等四任董事長,幾乎達到一年一換的節奏。
2021年6月,劉立達被曝光出軌下屬後,又遭到員工舉報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導致公司經營嚴重受損,便於2022年3月13日因工作變動離職。2022年5月,宋衛剛開始擔任銀河基金董事長,只幹了一年便匆匆離任。隨後由總經理史平武代任董事長一職,直到2024年8月大股東再空降胡泊擔任董事長。
至於總經理,銀河基金更是"走馬燈式"的換了一位又一位。據統計,自2015年以來,銀河基金8年換了6任總經理。
管理層頻繁變動,基金經理團隊也"軍心不穩",老將頻頻出走。2021年,錢睿南、樓華鋒、餘科苗、陳伯禎4名基金經理離職,其中錢睿南入職興業基金,目前任公司副總,樓華鋒也加入了興業基金;2022年,老將王海華、神玉飛離職,神玉飛加入了貝萊德基金;2023年以來,老將韓晶和張揚離職,副總經理金立國於2024年年底離任。
隨着老將相繼出走,銀河基金權益投資也逐漸平庸,部分產品虧損嚴重,"迷你"基金扎堆。
比如,目前由楊琪管理的銀河轉型增長A自2015年5月成立以來累計虧損56.1%,單位淨值僅剩0.44元。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銀河轉型混合已經累計虧損超過14億元,但管理費收入高達1.43億元。
還有由方偉管理的銀河醫藥健康A,自2021年6月成立以來收益率爲-49.58%,基金規模由成立之初的12.82億元降至目前4.84億元,三年時間虧了5.81億元。
目前,銀河基金旗下股票型基金有22只(A、C類分開統計),規模僅爲39.30億元,混合基金85只,規模爲266.09億元。不過由鄭巍山管理的銀河創新成長A一隻產品就佔據了162.46億元規模,而其他產品則規模較小,規模不足千萬的產品比比皆是。
據Wind數據統計,銀河基金旗下22只股票型基金中,規模不足5000萬的產品有13只,有9只產品規模不足1000萬。在85只混合基金中,規模不足5000萬的產品有43只。
通常而言,當基金規模小於5000萬時就會進入清盤程序,也就是說,銀河基金面臨產品大規模清盤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