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三星工人鬧罷工,要求收入翻倍,職位世襲,最終結局如何?
“我們要漲工資!”近日,在三星在印度的工廠最近爆發了罷工事件,工人要求漲工資到3.6萬盧布,也就是三千人民幣,那麼事情的結果究竟如何呢?
中國曾經有“世界工廠”的名號,但隨着中國的發展,人民的薪資水平也不斷提高。爲了降低成本,一些外企將工廠轉移到了印度等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的國家,三星也是如此。
在將工廠轉移到印度後,三星本以爲可以憑藉較低的勞動力成本獲取更高的利潤空間。然而,此次罷工事件卻讓三星陷入了尷尬的境地。
作爲韓國的“財閥”集團,三星一直在智能手機領域有着舉足輕重的位置,來到印度之後,也迅速在當地消費市場“闖出了一片天”。
三星只在印度設置了兩家工廠,一家比較小,僅僅只有1800名員工,主要生產家電用品;大的那家則有一萬名員工,主要生產手機,也是全球最大的手機工廠。
別看小的那家工廠人數少,它每年可以爲三星在印度市場上賺取36億美元的利潤,是三星在印度不可或缺的一環。
但由於三星不合理的工作安排和薪酬體系,工人們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於是從9月10號開始,有很多印度工人穿着制服揮舞旗幟,希望三星能夠提高工人的薪資。
工廠總共一千多個人,五百多人蔘與了罷工的行動,其他人也對此表示了支持。
據英國路透社報道,印度反壟斷機構發現三星和印度的企業進行勾結,對印度工人進行了剝削。然而三星卻不承認這些報道。
雖然三星的態度很“硬氣”,可罷工一開始,工廠的生產便陷入了停滯。10月正是家電售賣的“旺季”,訂單無法按時交付的後果很嚴重。
三星建廠所選地泰米爾納德邦又是最重視工人權益的印度邦之一,在工會的帶領下,事態不斷升級,罷工人數很快就達到了一千人以上。
無奈之下,三星公司只好求助於印度政府。罷工開始以來,印度警方陸陸續續抓捕了一百多名罷工的工人,然而由於輿論的壓力,9月16日這些人又被放了出去。
無奈之下,三星只好做出一些讓步,可這些印度工人的訴求卻讓三星有些無法招架。
這些罷工的工人們要求,將每月的2.5萬盧布薪資提高到3.6萬盧布,也就是將工資從將近兩千人民幣提高到三千人民幣,或者把工作時間從12小時縮短到10小時。
三千人民幣的月薪在我國看來並不高,甚至還有些低,但這裡是印度,電子廠工人的月薪一般只有1000人民幣左右。對於三星來說,這樣大幅度的漲薪幾乎是不可能被答應的。
現在三星工廠將原有的罷工工人替換成了新的工人,但生產產量只有原來的四分之一。這場罷工不僅讓三星的股價下跌了6%,還讓莫迪的“印度製造夢”碎了。
印度一直有一個外號叫“外企火葬場”,因爲一旦外企在印度市場上佔份額比較大,印度就會對這些外企進行罰款。這種貿易保護主義使得大部分外企都搬離了印度,等到印度發現不妙的時候已經晚了。
爲了發展製造業,莫迪打算用人口紅利來吸引外企。他希望通過發展製造業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提高印度的經濟增長速度,減少對進口商品的依賴,實現貿易平衡。
並且他還提出了一個構想,那就是在2025年將製造業的GDP比重提高到25%,所以三星來印度投資建廠之後,莫迪非常重視。
三星作爲全球知名的電子企業,它在印度的投資和生產原本被視爲印度製造業發展的重要助力。但罷工不僅影響了三星的生產和經營,也讓其他外企對在印度投資產生了疑慮。
而且此前印度就以“逃稅”爲理由罰了三星兩億美金,後面又稱三星工廠環境不符合要求,於是又罰了一個億。可以說,如果不是美國政客的鼓吹,三星不會選擇繼續在印度投資建廠。
印度這種頻繁對外企進行罰款的行爲,雖然在短期內可能會爲印度帶來一些經濟利益,但從長遠來看,卻破壞了印度的投資環境,降低了外企對印度市場的信心。
三星在印度的遭遇,給其他有意在印度投資的外企敲響了警鐘。如果莫迪真要想實現 “印度製造夢”,就必須改變對外企的態度,營造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
否則,印度的製造業發展將面臨重重困難,“印度製造夢” 也將難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