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評級調升及政策推進 有望帶動印度股市動能
在貨幣政策有效緩和通膨壓力及政府致力進行財政整頓的雙重作用下,標普全球(S&P Global)調升印度長期主權評級,彰顯印度經濟具韌性。此外,爲實現2047發展印度(Viksit Bharat 2047)的願景,即在2047年建國百年之際,印度能轉型爲已發展國家,總理莫迪於印度獨立日重申該計劃,預期推出多項改革措施以延續經濟增長動能。對此,國泰投顧建議投資人採取逢低分批與定期定額策略配置印度基金,把握印度經濟成長帶來的長期投資機遇。
美國總統川普對印度徵收50%的高額關稅於美東時間8月27日起正式生效,引發全球關注。據統計,印度對美出口僅佔印度GDP的2%,相比其他亞洲國家對美依賴程度較低。再者,受關稅影響的產品集中於勞力密集型和高價值產業如紡織品、珠寶及農產品等,總體僅佔印度GDP的1.56%(約出口總額的7.38%),整體而言,關稅對印度經濟衝擊有限。
相較之下,做爲內需導向型經濟體,印度國內消費佔GDP近60%,2025年第1季消費年增率自同期5.6%上升至7.2%。今年政府推動多項結構性改革,如簡化商品及服務稅(GST)結構、調降個人所得稅、貨幣寬鬆政策等措施,可望進一步刺激消費動能。另一方面,爲推動基礎建設現代化,政府持續擴大公共資本支出,聚焦於道路、鐵路、國防及船運等關鍵領域,透過活絡交通樞紐促進區域間發展,提升印度製造業競爭力。
標普全球(S&P Global)8月14日將印度主權信用評等從「BBB–」上調至「BBB」;短期評等從「A-3」上調至「A-2」;長期展望維持「穩定」,睽違18年來首次升級。標普全球預期在各地經濟普遍放緩的情況下,印度終將脫穎而出,至2029年,印度GDP年增率將達6.8%,而政府赤字佔GDP比例降至6.6%,後市可期。
印度金融體系持續改善資產品質,總不良資產比率自2018年的11.2%高峰降至2025年3月的2.3%,爲十多年來的最低水準。奠基於此基礎,標普全球同步調升印度國內10家金融機構信用評級至「BBB/穩定/A‑2」,有助於優化金融體系的融資條件與信用形象。
此外,7月印度通膨率降至1.55%,低於政策目標範圍,印度儲備銀行(RBI)6月將政策回購利率下調至5.5%,爲市場注入流動性。在基本面改善與寬鬆貨幣政策雙重驅動下,印度金融板塊今年表現亮眼,年初迄今上漲8.95%,領先整體印度市場2.39%9。展望第3季與第4季獲利前景,預期金融股獲利率分別達23.31%與24.05%,優於第2季的20.07%10,金融股有望持續成爲市場領頭羊。
摩根士丹利印度股票基金11選股考量總體經濟及同時採取自下而上的策略,精選長期具有成長潛力的企業,主要佈局印度金融類股及非必需消費股;首域盈信印度次大陸基金12成立超過20年,採取由上而下的選股方針,致力挖掘具市場主導地位的公司,重點佈局金融及必需消費類股。在莫迪總理大斧推動結構性改革下,建議投資人可適度佈局印度部位,把握印度長期增長潛力。
2025年印度股市與金融類股走勢(資料來源:Bloomberg,截至2025/8/27,國泰投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