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飛機又摔啦!戰機墜機司空見慣,印度軍工爲何問題不斷?
如果要在世界上找一件跟國足輸球一樣穩定的事情,那大概就是印度摔飛機了,實際上你甚至可以把印度摔飛機這件事,看成是印度軍隊的保留項目,如果哪個月不摔一次,還真的是要懷疑是不是印度給溼婆大神的祭品太乾淨了。
這不,就在本月4號,印度空軍又傳來了一個新的消息:在北方邦墜毀了一架米格-29型戰鬥機,不過好在這次戰鬥機的墜毀,並沒有造成人員傷亡,飛行員也及時跳機逃生了。
不過在這件事背後反映出的,則是印度這麼多年來,幾乎毫無變化的軍工業發展水平,以及他們矛盾的軍事發展目標
按照新德里電視臺的說法,這架墜毀的米格-29戰機,其實還不屬於原版的米格-29,而是屬於米格-29UPG型,簡單理解就是一架“升級版米格29”,在原版米格的基礎上,增添了很多新的性能,尤其是能夠更好幫助飛機操控的新型航電設備,照理說只會讓駕駛員在飛機的操控上變得更加順暢。
畢竟,在今年9月初,拉賈斯坦邦已經出過一次米格-29原版機墜毀的事件了,恐怕印度軍方也在想:總不能兩個月連續出兩次墜機事件吧?
那就要恭喜你,都會搶答了。這次連加強版米格都摔了,只能說咱“巴拉特”的軍事技術,永遠不會讓你失望和操心。
甭管你是國外多麼先進的武器,只要來到了這片土地上,就一定會給你整出點事故來,誰也別想倖免於難,同樣誰也別想逃過去,人人都有份。
就拿米格-29戰機來說,其實印度引進米格-29的時間也不算太短了,早在4年以前,2020年印度就曾經跟俄羅斯簽訂過一個協議,內容是以9.84億美元的預算價格,來採購21架米格-29UPG戰鬥機,並對當時已經全方位在印度軍隊中列裝的米格-29更新換代。
結果呢?一個令人感到忍俊不禁的現實是,直到今天,印度國內發生的非戰損墜機事故,已經大大超過了俄烏戰場上俄羅斯損失的飛機數量。根據統計,從1952年以來,印度空軍已經遭遇了2374起墜機,可以說不管什麼國家、什麼型號的飛機,幾乎都能找得到。
尤其是俄製飛機,也不好說不是俄羅斯看印度“人傻錢多”故意坑他們,總之米格型號在印度格外容易出問題,21型和29型首當其衝,蘇-30MKI能好一點,但也有限,可以說印度飛行員上天,估計每次都要留好遺書,能順利下飛機都要好好慶祝多活一天。
這麼一看,雖然網上一直在嘲諷其他國家是“印度掙錢印度花,一分別想帶回家”,可印度軍方自己浪費的錢,恐怕也不見得比坑別人的少。
那麼問題來了,買俄羅斯的武器既容易保養不好,還容易被俄羅斯坑錢,爲什麼印度還是執着於買俄製武器,印度又爲什麼不自己研發武器呢?就算技術再不好,印度好歹也算是個世界大國,真就沒有別的選擇嗎?
那咱們就一個一個說。
先來說說印度喜歡俄製武器這個點,其實這件事更核心的問題在於,印度不是想買俄羅斯的武器,而是不得不買。
這裡面的核心就要從當年蘇聯和印度的關係開始說起來,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衆所周知,在咱們人民解放軍的一頓爆錘下,印度差點連新德里都丟掉了,面對這種國防軍事力量幾乎崩潰的現狀,印度原本的軍事裝備基本上報廢了,急於重建自身軍事體系的印度,只能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當時的蘇聯。
而蘇聯也看準這個大好機會,把不少本國內幾乎要淘汰和處理的武器裝備,一股腦賣給印度,而且還趁機擡了擡價,因此從那個時候開始,印度整體的軍事結構和武器裝備體系,就已經全盤俄化了,甚至還要每年去聘請專門的蘇聯軍事顧問來幫助和指導自己使用武器。
可想而知,如今的印度,已經對俄羅斯形成了軍事上的依賴,幾乎所有高精尖裝備都是從俄羅斯買來的,軍事系統都是依託於這些狀態,能說不要就不要嗎?印度人也沒有這個推倒重來的勇氣和覺悟啊。
當然,印度人其實也不傻,他們不是沒有想過去買美國的武器,但是首先印度是真的窮,而美式裝備想來就以昂貴著稱,印度能買得起的非常有限,後續的武器裝備保養更是一個無底洞,以印度捉襟見肘的財政,根本就填補不上。
其次,雖然美國最重視的國家始終是中國,但是印度好歹也是個大國,美國再怎麼看不起印度,也很清楚印度對自己的威脅,性能最高和水平最高的那些武器,是絕對不會賣給印度的,而性能和水平都一般的那些,其實買美國的還不如買俄羅斯的平替划算。
所以說印度想來想去,就算是真要買,選俄羅斯肯定也是比選美國更划算,也更符合印度國情。
那麼,印度就要沒想過自力更生,自己研發出來武器而不是受制於人嗎?
說到這裡,咱們就不得不請,印度自主國防的兩大“活寶”:光輝戰機和阿瓊坦克“閃亮登場”了。
“光輝戰機”,又名“LCA戰機”,是印度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打算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同時也是第一代高精尖戰鬥機,根據印度最開始對外宣稱的說法,光輝戰機是直接對標了當時法國的幻影2000以及米格21的水平研製的,相當於第三代戰鬥機的性能。
實際上從當時的世界國防和軍事科技進程來看,印度在80年代提出三代機的設計目標,已經不能算很早了,不過另一方面來說,有這麼多的參照物和借鑑的榜樣,光輝戰機的性能,即使不是世界頂尖水平,但也不能太差吧?
對的,大多數人都這麼想,結果你猜光輝戰機研製了多少年呢?從1983年開始研發,一直到了2001年,第一架試驗機才正式升空,而等到光輝戰機正式開始在印度軍隊內服役,已經到了2013年底了。
整整三十年,其他國家四代機都開始量產,五代機都開始研發了,咱們印度的光輝才“姍姍來遲”。
那麼光輝戰機的性能怎麼樣呢?其他國家說,難免有情緒在,聽聽印度人自己說的應該更好,反正曾擔任國防部長技術顧問的阿塔,在評價光輝戰機的時候,用了一句話:“印度連汽車發動機都造不出像樣的,現在竟然想造戰鬥機的發動機”。
當然,這話其實也是不客觀,因爲光輝戰機的發動機根本就不是印度本國造的,而是從國外進口的,事實上整個光輝戰機,40%的零件都是進口的,只能說勉強算是印度自研。真要是全部印度國產,恐怕飛都飛不起來,現在只是“偶爾”發生一點“小事故”,已經很不錯了。
說完了光輝戰機,咱們再來說說跟它並列的“阿瓊坦克”。
阿瓊坦克從時間上算是光輝戰機的“前輩”,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印度軍方就跟當時的聯邦德國合作,以當時聯邦德國的豹2主戰坦克爲藍本,將後來的阿瓊坦克的基礎模板設計了出來。
如果說光輝戰機是印度自研,進程慢一點也不是不能理解,這次有了德國幫忙,阿瓊坦克的研製總應該更順利一些了吧?嗯,第一輛原型車確實在1984年就已經試驗了,但是實驗的結果是沒跑幾公里,發動機就爆缸了,無可奈何之下,阿瓊只能被打回去重新設計。又過了整整二十年,到了2004年,阿瓊坦克才得以正式列裝印度的軍隊。
但是就連印度軍方自己都很看不上阿瓊,不僅發動機有缺陷,而且火炮操作系統也不佳,在發射時很容易出現卡殼甚至炸膛,裝甲的防禦力也很薄弱,爲此印度又將大量阿瓊坦克重新返廠維修,加大了裝甲的密度,結果因爲重量太大,原本就性能低下的發動機更是一步都走不動了。
最終的結果是,阿瓊坦克在印度軍方僅僅服役了十年,到2014年開始就開始被陸續淘汰,到2015年,印度軍隊中的阿瓊坦克,幾乎被全部停用。
這麼一算,阿瓊坦克從開始研發到正式列裝,花了三十年時間,創造了全世界時間最長的坦克研發記錄,而實際的服役時間,又只有十年多一點,在服役時間最短這方面也是榜上有名。
所以印度軍方估計也要想一想,如果自研都是這個水平,幹嘛要花錢自研武器呢?何況如果從國外買武器,還能從中上下其手,多少能貪一點是一點,這樣一看等於是對國防好、對自己好,“你好我好大家好”了。
所以說再回到視頻開始,印度摔個飛機,只要沒有人員傷亡,都不算什麼大事,就算有人員傷亡,印度軍方自己各種虐待士兵的醜聞也數不勝數,“因公殉職”跟這些一比,那都顯得不算什麼太大的事情了。
只不過按照印度人自己的野心:“要做全球的另一個超級大國”來看,一個連軍事工業都不能自我保障的國家,真的有能力領導全球嗎?恐怕還是要畫個大問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