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撐盤!國銀新南向放款7月急增 全年為何難達標?
臺幣美元示意圖。圖/AI生成
據金管會統計到2025年7月底,國銀對新南向18國放款餘額1兆8,125億元,單月大增505億元寫近16個月新高,終結連三個月衰退。累計前七月放款衰退幅度已收斂到80億元,顯示下半年放款動能逐漸回溫。
金融圈認爲,隨着新南向主要國家關稅水準多已底定,市場利空出盡,第四季放款量有望維持穩定。
銀行主管指出,7月放款回升主因有二:其一,美元7月反彈,多數以美元計價的海外放款折算爲新臺幣時自然「增胖」;其二,關稅不確定性逐步消退,加上東協供應鏈移轉效應,帶動資金需求回升。
若以7月底新臺幣兌美元匯率29.916元換算,國銀對新南向地區實際放款606億美元,單月增加16.6億美元,月增額寫至少三年新高,顯示不僅帳面回升,實質放款動能也已復甦。
觀察區域市場,印度持續扮演新南向放款熱點。據金管會統計,7月國銀對印度放款增加34億元,連兩月成長,累計前七月新增放款344億元,居新南向各國之冠。
即便美印關稅談判仍未定案,但印度在供應鏈轉移中地位愈加凸顯。據數據顯示,今年4~5月兩個月印度手機出口金額首度超越大陸,成爲美國最大手機供應來源,凸顯跨國企業在關稅不確定性下,正加速押注印度市場,也同步推升臺資銀行在當地的放款需求。
不過,若拉長時間觀察,放款表現仍顯疲軟。據統計,首季國銀對新南向新增放款758億元,但第二季受關稅政策與新臺幣急升,單季放款轉減1,342億元,前七月累計仍小幅衰退80億元。
換言之,雖然7月單月大幅回溫,但僅能彌補部分上半年失血,全年新增放款進度依舊落後。
依金管會規劃,2025年全年國銀新南向放款新增目標是728億元,但前七月不增反減,等於達成率爲零。
銀行圈估算,若要在剩餘五個月完成目標,放款量需增加至少808億元,相當於每月平均要成長逾160億元。
以上半年「拉貨潮」已提前透支需求,加上全球景氣復甦不明朗來看,第四季很難再出現爆發性需求,達標壓力極大。
一旦全年達標率無望,將是2020年、近五年來再現未達標。2020年因全球疫情爆發,全年國銀新南向放款僅新增52億元,達標率僅8.75%。
金融圈認爲,即便新南向放款動能在印度市場見到亮點,但整體需求能否維持仍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