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宗海難讓貨櫃龍頭連4艘船被扣 產業面對超高環保責任

▲一艘小型貨櫃船讓地中海航運面臨合計11億美元天價索賠。(資料照/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張佩芬/綜合報導

環保議題日益受到重視,船公司發生海難事件後發生的海洋污染與環境問題,也讓營運風險大幅提高,今年5月業界龍頭地中海航運(MSC)在印度外海沉沒,印度政府索賠高達10億美元天價,喀拉拉邦高等法院已四度扣押MSC船舶,讓,超高的環保責任,對航商來說越來越難以承擔。

國內保賠業界高階指出,發生海難,每個國家處理標準不同,但索賠是要有依據的,印度索賠10億必須拿出具體事證,否則就是瞞天要價。協商、打官司會是漫長的過程,船公司船隻無法營運,保險公司也需承擔鉅額賠償。

依據我國法規,商港法對於海事責任是以船隻價值做爲賠償上限,因此最高賠償責任就是看船隻的價值有多少,但是在海洋污染部分卻是沒有上限的,因此遇到油污染或海洋環境損害賠償,遭到索賠的金額就難以預料。

今年5月25日,MSC Elsa 3號貨櫃船在印度喀拉拉邦科欽附近海域沉沒,船上載有640個貨櫃,其中包括13個裝有危險貨物的貨櫃和12個裝有鈣化石的貨櫃。沉船事故導致大量貨物和塑膠微珠漂浮在海面上,嚴重影響了當地的漁業和生態環境。

印度海事管理局(DG Shipping)調查認爲,沉船的主要原因是船舶壓載水管理系統的故障,導致船體嚴重傾斜,最終導致沉沒。所幸的是,24名船員在印度海岸警衛隊和海軍的協助下成功獲救。

在MSC Elsa 3號沉沒後,印度喀拉拉邦高等法院受理了多起與此事件相關的訴訟,涉及漁民、政府和其他利益相關方。本月月12日,法院應四名當地漁民的請求,暫時扣押了MV MSC Palermo號,要求MSC公司在法院註冊處提交296,551美元的擔保金,以確保賠償款項的支付。這些漁民聲稱,他們的漁船和漁具在沉船事故中被漂浮的集裝箱和殘骸損壞。

此外,印度喀拉拉邦政府已向法院提起海事訴訟,要求MSC公司賠償約9531億印度盧比(約合10億美元),以彌補事故造成的環境和經濟損失。 法院已於7月7日下令扣押MSC Akiteta II號,作爲擔保,直至MSC公司支付相應的賠償款項。

若所有索賠款項合計,MSC將面臨11億美元的賠付,包括10億美元的污染損害賠償、4410萬美元的環境恢復費用、6150萬美元的漁民和沿海社區的經濟損失。

MSC公司對印度法院的裁決表示異議,認爲法院無權對位於印度領海外發生的事故進行裁決。 公司指出,事故發生在距離印度海岸約14.5海里的國際水域,印度政府無權對此類事件進行管轄。此外,MSC公司還質疑印度政府提出的賠償金額,認爲其缺乏充分的證據支援。MSC目前已申請將所有索賠合併爲一案,並要求法院將其責任金額上限設定爲1400萬美元。業界估計是以船隻價值做爲賠償上限。

事件發生後,印度已經先後扣押MSC4艘貨櫃船,其中第一艘還在扣押中,其他艘則是繳交保釋金後放行。印度法院已安排本月21日舉行下一次聽證會,以審理MSC公司提出的上訴。 在此期間,法院將繼續扣押MSC Akiteta II號,作爲確保賠償款項支付的擔保。

專家警告稱,沉船事故可能導致海洋污染,影響海洋生物的棲息環境,甚至威脅到公共健康。印度政府則已採取緊急措施,組織清理工作,並加強對海洋環境的監測。

MSC公司與印度政府之間的法律糾紛仍在持續,雙方在賠償金額、管轄權和環境責任等方面存在分歧。此次事件凸顯了國際航運公司在全球運營中可能面臨的法律風險和環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