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觀展|光與影中的透納,書與畫裡的人情味

澎湃藝術梳理一週精彩展覽:在透納誕辰250週年之際,英國曼徹斯特惠特沃斯美術館以“光與影”爲題,呈現了透納的水彩畫和版畫精品;英國倫敦大學沃伯格研究所推出了“塔羅牌:起源與後世”,別緻地展示了塔羅牌在藝術家、神秘主義者和作家手中經歷的演變;蓬皮杜中心2025年的開年展是蘇珊娜·瓦拉東的個展,追溯了這位藝術家獨特的人生軌跡。

國內,上海浦東美術館的“對話透納:崇高的迴響”還在持續中;上海博物館東館的“印象·派對”特展梳理西方印象派的發展與演變;山西考古博物館新開“禮樂華夏”,通過考古出土文物實證禮樂文化的形成、發展和傳承;臺北故宮博物院正在展出“繪心寫意:書畫裡的人情味”。

印象·派對:POLA 美術館藏印象派藝術展

地點:上海博物館東館

展期:2025年1月22日—4月21日

展覽由上海博物館和日本POLA美術館合作策劃,是 POLA 美術館在海外最大規模的展覽,彙集莫奈、雷諾阿、塞尚、梵高、高更、馬蒂斯、畢加索等30餘位藝術家的近70件經典之作,全景式呈現印象派藝術的開端、發展、興盛以及對後世藝術的持久影響。

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展

地點:上海博物館(人民廣場館)

展期:2024年7月19日—2025年8月17日

展覽共呈現788件古埃及文明不同時期的文物。展覽旨在向參觀者揭秘古埃及文明面貌,公佈古埃及最新考古發現與研究成果。

上海博物館東館歷代繪畫、中國曆代書法

地點:上海博物館東館

展期:2024年11月13日起

此輪書畫常設展,上博毫無保留地拿出了壓箱底的國寶級館藏,僅晉唐書法板塊就匯聚王羲之《上虞帖卷》、王獻之《鴨頭丸帖卷》,唐懷素《草書苦筍帖卷》等傳世名品,包括原作及全部題跋。歷代繪畫館首輪展品中,包括唐代孫位《高逸圖卷》、五代徐熙《雪竹圖軸》、五代董源《夏山圖》、南宋佚名《望賢迎駕圖軸》、北宋趙佶《柳鴉蘆雁圖卷》、元錢選《浮玉山居圖卷》等珍品。此外,首輪展品中還彙集了“元四家”中的三家之代表作——王蒙《青卞隱居圖軸》、倪瓚《六君子圖軸》等。

貞觀鑑——大唐歷史文化主題展

地點:閔行區博物館

展期:2025年1月23日—5月5日

展覽分爲“大唐始立”“昌民初顯”“絲路華章”和“治世遺韻”四個部分。展覽文物年代跨度從北周到中晚唐,包括尉遲敬德墓誌、微笑仕女圖、彩繪陶俑、鎏金銀壺等132件(套)文物,從政治制度、社會風貌、文化交流、歷史沿革等多方面展示初唐的歷史圖景,一窺唐太宗李世民的成長之路,邂逅貞觀之治的盛世華章。

海上明月·紀念吳昌碩誕辰180週年藝術大展

地點: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

展期:持續至3月31日

作爲“何爲海派·海上名家”藝術系列大展和中華藝術宮紀念一代巨擘誕辰180年的重磅大展,首度聚焦吳昌碩從1912年至1927年定居上海後最輝煌的人生15年,剖析吳昌碩作爲傑出藝界領袖,如何修煉藝事,煥發異彩,以其卓越的藝術魅力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推動了整個海派書畫乃至中國近現代藝術的傳承、創新和發展。180餘件精品、逾1500平米的展示面積爲近年同類型展覽之最。

遊刃乾坤——近現代海派篆刻的崛起暨來楚生 陳巨來 葉潞淵篆刻學術特展

地點:程十發美術館

展期:持續至4月6日

此次大展是上海中國畫院近年來舉辦的首個篆刻專題展,呈現“頡頏吳齊”“第一希有”“潞璋瓊淵”“西泠風來”“誰主沉浮”五個單元共計264件(組)篆刻、書畫作品及文獻。展覽在回望來楚生、陳巨來、葉潞淵三大海派篆刻名家異彩紛呈的藝術歷程之外,還呈現中國近現代篆刻藝術流變中海上印壇先驅們的熠熠星光。

茲山無盡——石虎最後十年布面紙本重彩畫展

地點:上海海派藝術館

展期:2025年1月17日—3月16日

此次展覽是知名藝術家石虎(1942-2023)辭世後的首個大型展覽,也是其在2013年中國美術館大展後的首次公開大型展覽,更是石虎晚年繪畫的第一次集中呈現,其中包括13米多長的紙本水墨《十八羅漢》、12米長的布面重彩作品《共華圖》等一系列重要代表作品。

覺醒V MUSE珍藏珠寶藝術展

地點:上海市歷史博物館

展期:1月7日——5月5日

展覽以精心的展陳展示V MUSE珍藏的110件珠寶,從文藝復興時期的傳世之作到20世紀的大師之作,時間跨越400餘年,展品覆蓋歐洲、亞洲、美洲等近20多個國家和地區,囊括拿破崙家族、波旁家族、羅曼諾夫家族等標誌性印記的珍寶藝術。

與美爲期——威廉·莫里斯與英國工藝美術運動

地點:上海世博會博物館

展期:2024年12月13日—2025年4月6日

今年恰逢威廉·莫里斯誕辰190週年,這位藝術先驅重塑了社會對工藝美術者的尊重,帶領一衆設計師與藝術家開創了現代設計史新的里程碑,他的設計至今風靡世界,備受推崇。展覽精選英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V&A)123件(套)典藏珍品,將帶您領略1890至1920年間,“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非凡魅力。

對話透納:崇高的迴響

地點:浦東美術館

展期:2024年10月1日—2025年5月10日

展出逾100件作品,分章節展示透納藝術生涯的發展及創作風格變化。展覽還通過當代藝術家的作品與透納的藝術遺產對話,以21世紀視角重新詮釋18世紀的藝術理念,讓觀衆領略大師傑作與藝術“崇高”的多元表達。

上海:攝影之都 1910年代-2020年代

地點: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展期:2024年12月25日—2025年5月5日

展覽彙集35位長期生活於上海的攝影師與藝術家的268件作品,以及超過80件(套)相關資料、展品,以上世紀初就活躍於上海的丁悚、陶冷月、金石聲等藝術家的作品爲起點,呈現上海與攝影跨越百年的變遷與發展。

白蕉、翁鼐師生書畫聯展

地點:上海筆墨博物館

展期:持續至2025年2月22日

白蕉善詩書畫,其書法帖學更是一絕。其弟子翁鼐,一生學習白蕉的二王書風,兩人亦師亦友。今年是翁鼐誕辰100週年,展覽呈現白蕉及翁鼐的書畫、印拓等50餘件,以及相關文獻資料。

偶遇—韋斯·安德森

地點:上海復星藝術中心

展期:持續至2025年3月16日

呈現了300張攝影作品,這些作品皆出自《布達佩斯大飯店》導演韋斯·安德森的粉絲之手,他們以韋斯·安德森的手法,拍攝了各自所看到的世界。

山莊瑰寶 梵宇藏珍——避暑山莊·外八廟宮廷文物特展

地點:奉賢博物館

展期:2024年11月19日—2025年2月28日

此次展覽將展出採集自承德山莊文津閣、福壽園、廣元宮等宮殿的建築材料,皇家“出品”的精美瓷器、書畫、弓箭、筆硯、琺琅器等珍貴文物,帶你走進三百多年前的那片宮殿梵宇和如畫山水之中。

空山基大型個展“光・透明・反射”

地點:南志閣藝術中心(浦東新區楊高南路99弄1號花木時光裡1區3F)

展期:2025年2月28日—2025年6月15日

本次展覽是一次回顧展,彙集了空山基從20世紀70年代末至今約半個世紀的主要藝術作品。此次回顧展將呈現多件具有代表意義的最新繪畫、雕塑以及影像裝置等多種形式藝術作品。同時,藝術家曾經於2018年在DIOR秀場上登場的高約12米的巨大機械姬雕塑作品,將作爲公共藝術作品設置在上海花木時光裡項目內。

四海一堂春:乙巳蛇年新春文化展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展期:2025年1月22日起

爲慶祝春節申遺成功後的第一個新春佳節,本次展覽共呈現逾200件(套)館藏文物,涵蓋青銅、玉器、錢幣、陶瓷、金銀器、漆器和書畫等多個品類,通過“景星慶雲至,天授人和時”“乾坤萬象和,山固壽無疆”“又是春時節,春色如人面”三個單元,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現春節豐富的文化內涵。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陳列·古代中國藝術

地點: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展期:2025年1月21日起

1950年代以來,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一直持續、有序地開展收藏工作。“古代中國藝術”陳列展共呈現217件古代藝術作品,分爲“器物”和“書畫”兩個類型,其中“器物”類大部分藏品均爲首次展出。展覽細分爲銅鏡、畫像磚、俑、陶瓷、宗教造像、人物畫、花鳥畫、山水畫、書法九個子類,兼及中國古代藝術的主要類型。

歲朝迎祥·美意延年:恭王府博物館藏傳統木版年畫展

地點:恭王府博物館

展期:1月22日——4月20日

展覽以“歲朝迎祥 美意延年”爲主題,遴選百餘幅館藏年畫,分“祈福迎祥”“畫中有戲”“才子佳人”“節令風物”“燕京歲時”5個板塊,展現傳統木版年畫的獨特韻味。

展品不僅包含天津楊柳青、河北武強、山東楊家埠、陝西鳳翔、河南開封、蘇州桃花塢等重要年畫產地的木版年畫,還有民間美術收藏家王樹村舊藏的首次集中亮相,其中不乏北京年畫中稀見與絕版之作。

版上生華·肇啓新元:京津冀木版年畫展

地點:首都博物館

展期:1月24日—4月24日

本次展覽彙集京津冀三地文博機構的120餘件(套)木版年畫及文物,呈現京津冀各個區域帶有地域特色的年畫風格和韻味。天津楊柳青年畫具有精美典雅的藝術品位,河北武強年畫則有着古拙粗獷、鄉土氣息濃厚的鮮明風格。

文明先鋒——凌家灘文化玉器展

地點:故宮博物院

展期:12月14日——2025年3月16日

展覽展出了來自國內五家考古文博機構的399件(套)重要文物,種類涵蓋玉石器、陶器、骨器等,其中包括暗含豐富哲學思維的“刻圖玉版”、北京2022冬奧會獎牌的設計靈感素材“重環玉璧”、承載新石器時代自然崇拜的“玉龜”等重要展品,全面展示了凌家灘文化及其玉器的輝煌面貌。其中,很多珍貴文物爲首次展出。

怒海丹心:甲午風雲人物墨跡展

地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5年1月1日—2025年3月30日

值甲午戰爭爆發130週年之際,在香江博物館(翰墨軒)、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院和威海市博物館的大力支持下,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特舉辦“怒海丹心:甲午風雲人物墨跡展”,甄選了甲午戰爭時期關鍵人物的珍貴墨跡資料170餘件,試圖使觀衆從筆墨中感受甲午之戰的深遠影響。

齊白石在北京——紀念齊白石誕辰160週年特展

地點:北京大運河博物館

展期:2024年11月29日—2025年3月30日

今年適逢齊白石誕辰160週年。展覽將匯聚200餘件齊白石藝術珍品,通過繪畫、書法、篆刻、文獻以及數字科技等多媒體手段,呈現齊白石在北京的藝術生涯和交遊歷程。

美在五嶽——中國美術館五嶽題材美術作品展

地點:中國美術館

展期:2024年12月11日—2025年4月8日

展覽呈現了錢鬆嵒、傅抱石、趙望雲、何海霞、石魯、閔叔騫等名家描繪的“五嶽”經典之作70餘件。

希臘人——從阿伽門農到亞歷山大

地點:首都博物館

展期:2024年11月20日—2025年5月18日

展覽匯聚了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塞薩洛尼基考古博物館等希臘境內14家博物館和文物機構的270件(套)藏品,全面涵蓋古希臘文明各個時期。

美的多元——古希臘的藝術與生活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展期:2024年11月6日—2025年6月5日

展覽將以“美”爲主題,不同於以往以歷史時期爲主線的展覽敘事,從“日常”“妝飾”“人體”三個角度展開古希臘生動的美學圖卷,來自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的279件(套)陶器、青銅器、金器、玻璃器、壁畫、雕塑等代表性文物,時間跨越5000年之久,涵蓋基克拉迪文明、米諾斯文明、邁錫尼文明,以及幾何陶時期、古風時期、古典時期和希臘化時期等古希臘所有重要歷史時期。展品絕大部分爲首次出境展出。

浙江

觀茶——“故宮·茶世界”茶文化精品文物展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之江館區

展期:2025年1月10日—4月6日

作爲故宮博物院主辦的以茶文化爲主題的文物特展,“故宮·茶世界”以故宮博物院歷代茶具、器物、繪畫、古籍、文獻、傢俱等文物爲基礎,多維度深入展示中華茶文化數千年來發展脈絡、人文風貌、審美追求與哲學思想。其中,“宋四家”蘇黃米蔡手稿名作齊聚,包括《蘇軾(傳)行書定惠院二詩草稿卷》《黃庭堅行楷書送四十九侄詩卷》《米芾行書法華臺詩帖》《蔡襄行書入春帖》,加之,宋徽宗三件代表作《趙佶楷書閏中秋月詩帖》《趙佶繪枇杷山鳥圖頁》《趙佶楷書棣棠花、筍石二首詩卷》,陣容堪稱重磅。

宜子孫——漢代玉器集萃

地點:良渚博物院

展期:持續至2025年3月30日

漢代玉器是中國古代玉器發展史的一個高峰。此次展覽玉器大多來自漢代帝王(包括漢武帝、漢元帝、漢宣帝、漢成帝)陵園及諸侯王(中山王、楚王、江都王、長沙王、南越王等)墓葬。禁止出境文物神獸紋玉樽、揚州博物館明星文物“宜子孫”玉璧、徐州博物館藏金縷玉衣均在展出之列。

投龍——從山川祭祀到洞天福地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西湖美術館

展期:2024年12月1日—2025年3月2日

展覽分爲“山川有靈——先秦秦漢的山川祭祀”“告盟天地——晉唐之際投龍的出現和興起”“保安宗社——宋明之際的投龍”“澄懷觀道——山水中的文人傳統”四個單元。展品彙集了中國曆代山川祭祀和投龍儀式文物,共計約230件(組),分別來自全國40家收藏單位,其中有相當數量的展品爲首次公開。

“真實與虛幻”:2025杭州國際當代玻璃藝術展暨劉進玻璃收藏展

地點:中國美術學院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

展期:2025年1月10日——3月10日

展覽呈現了32位國內外知名玻璃藝術家的作品,他們以各自視角,展現對於玻璃的理解。展覽由“真實與虛幻”的主題引領,以“世象存在”“光之虛實”、“形之反抗”三個部分展開,不僅展示了玻璃藝術的傳統技藝,還呈現了玻璃藝術在現代科技和設計理念下的創新發展。

桃花得氣美人中——明清江南女子的藝術和生活

地點:杭州博物館

展期:2024年11月28日—2025年2月24日

以聰穎博識女性的才藝爲主線,通過《美人圖畫》《風流節慨》《邁出香閣》《玉臺掇珍》四個單元,立足於杭州博物館現有藏品,並聯合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天津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吉林省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等15家文博單位,遴選與“她們”相關的文物,闡述明清才媛重要的藝術交往和創作,爲觀衆提供更加細膩、更爲飽滿的情節和更加有趣的觀賞角度。

江蘇

錦繡江南:中國傳統織繡工藝的巔峰創造

地點:南京博物院

展期:1月22日—4月22日

本次展覽分爲“織·神機妙算”“繡·巧奪天工”“染·五色斑斕”三個單元,全面呈現江南地區紡織工藝七千年曆史,通過織繡探索“中國製造”的創新精神、“中國設計”的理念與內涵。展出作品時間線完整,上起新石器時代的紡織工具,下到近現代乃至當代作品均有收錄,體現出數千年來江南勞動人民爲紡織工藝傳承的不懈努力。多數展品爲40餘年來首次公開展出。

觀天下:大明的世界

地點:南京博物院

展期:1月22日—7月20日

展覽敘事橫跨14至17世紀,將明代中國置於第一次全球化的浪潮中,通過“日月初升”“航海傳奇”“白銀貿易”“無問西東”“美美與共”五個部分,以逾400件(套)展品呈現明代中國與世界的互通、共融。

馬——從地中海到江南的千年權力象徵

地點:蘇州吳文化博物館

展期:持續至5月18日

展覽通過油畫、中國畫、版畫、雕塑、絲織品、車馬器、陶俑等種類文物,講述古今中外裡,人類與馬在不同歷史階段的不同關係。

生活·信仰:漢代藝術百態特展

地點:蘇州博物館西館

展期:2024年12月15日—2025年3月9日

展覽展出240餘件組漢代文物精品。錯金銅博山爐、搖錢樹、五層連閣式彩繪陶倉樓、胡人俑座燈、說唱俑等明星文物再現了漢代人日常生活中的勤勞與富足,也可窺見漢代人精神世界中對宇宙的想象,對生命的註解。展覽向觀衆呈現了兩千年前漢代人的煙火人間與神仙世界。

紅樓夢——圖像史與物質文化

地點:蘇州吳文化博物館

展期:2024年11月20日—2025年2月23日

呈現100幅旅順博物館館藏《清孫溫繪全本紅樓夢圖》,並輔以《紅樓夢》相關文物53件/套,以插圖與文物相結合的方式,向觀衆呈現一場圖像與物質的紅樓夢故事。

年年有福——揚州木版年畫展

地點:揚州博物館

展期:2024年12月1日—2025年2月28日

揚州木版年畫在明代中期應運而生,於清代康乾時期得到長足發展,並於清嘉道年間至民國時期達到鼎盛。得益於便利的交通條件,揚州木版年畫注重南北交融,呈現出世俗文化和精英文化相結合的獨特風格,並在構思立意、題材內容、藝術風格、刻印技術等方面形成了鮮明特色。展覽遴選百餘件(套)館藏文物精品,以全面展現揚州木版年畫的發展簡史、工藝流程和區域特色。

“貞珉流徽”六朝貴族的世界

地點:南京市博物館

展期:2025年1月23日起

展覽聚焦南京地區出土的東晉南朝墓誌及相關銘石書刻,從禮俗嬗變、文化士族、歷史地理、書法風尚四個角度,解讀銘石書刻背後蘊藏的“建康模式”。

安徽

“黃山山中人——黃賓虹藝術與文獻展”

地點:安徽博物院廬陽館西二樓

時間:展至3月2日

在黃賓虹誕辰160週年之際,安徽博物院這一跨年大展精選來自安徽博物院(安徽省文物鑑定站)、中國美術館、浙江省博物館、合肥市賴少其藝術館等收藏單位珍貴文物計71件套,彙集黃賓虹及其師友、弟子的精品畫作和賓翁生平相關文獻資料。

山西

理想與光榮——古希臘古羅馬雕塑藝術展

地點:山西博物院

展期:2025年1月1日—5月5日

展覽展出來自英國利物浦國家博物館134件(組)珍貴雕塑,展現作爲西方文明之源的古希臘、古羅馬雕塑藝術,帶觀衆領略遙遠的地中海之濱,古代人類對人體美的極致展現,對理想、對和諧、對美的不懈追求。這些雕塑作品,無論是神像、英雄像還是普通人物的雕像,都體現了古希臘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人性的深刻理解。

變局——春秋時期的晉與秦

地點:山西博物院

展期:2025年1月1日—5月5日

展覽由山西博物院聯合上海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陝西曆史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等16家文博單位共同舉辦,以206組珍貴文物,展現了東周時期,特別是春秋時期晉國與秦國之間複雜多變的關係,領略那個時代的風采。

禮樂華夏

地點:山西考古博物館

禮樂,不僅是中國古代社會的重要基石,更是中華民族精神與智慧的集中體現。展覽將系統地展示山西地區在華夏文明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作用,通過考古出土文物實證禮樂文化的形成、發展和傳承。

巴從西南來

地點:山西博物館

展期:2024年11月29日—2025年3月16日

展覽彙集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館、宜昌博物館5家文博單位各類精品160餘件,帶觀衆跨越千年一同探索獨特而迷人的巴文化。

遼寧

漫步美中——古羅馬時期女性主題文物展

地點:遼寧省博物館

展期:2025年1月1日—7月1日

展覽以意大利久負盛名的卡比託利歐博物館館藏爲核心,同時獲得國內外十餘家展覽機構支持,由中方和意方博物館專家學者組成聯合策展團隊,精心遴選古羅馬時期及我國兩漢時期與女性生命歷程相關的文物共計150餘件套,旨在用實物呈現兩千年前古代世界中女性豐富的精神世界和昂揚的生命力量,再現絢麗多彩的女性敘事。

丰神有儀——遼寧省博物館藏中國古代人物畫展

地點:遼寧博物館

展期:持續至2025年3月23日

展覽以中國古代人物畫的題材內容分類,盡顯古代人物風華。宋《洛神賦圖》《蕭翼賺蘭亭圖》、元《鬆泉高士圖》等均在展出之列,此外還有7件明清人物圖爲首次展出。

河北

約瑟夫·博伊斯:7000個夢想

地點:河北廊坊新繹美術館

展期:持續至2025年6月15日

該展覽是新成立的博伊斯研究中心(中國)的開幕首秀,以博伊斯的生態藝術項目《7000棵橡樹》爲切入點,分七個章節回顧博伊斯的藝術。

湖北

商翼四極——商王朝地方文明特展

地點:武漢盤龍城遺址博物院臨展廳

展期:2024年11月14日—2025年3月9日

展覽由盤龍城遺址博物院聯合全國26家文博單位共同舉辦,共計借展北京、河北、山東、陝西、山西、四川、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11個省份及地區商代代表性文物148件套,其中珍貴文物達127件套,展覽以盤龍城遺址爲切入點,聯合蘇埠屯、大辛莊、劉家莊、平谷劉家河、定州北莊子、湖南寧鄉、新干大洋洲、三星堆、殷墟等遺址的精品文物。

山東

魯王之寶——明朱檀墓珍藏

地點:山東博物館

展期:1月12日起

展覽從“明初王府生活”的角度進行策劃,精選682件(套)文物,涵蓋金器、玉器、服飾、漆器等多個品類,包括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之一九旒冕、九縫皮弁、鑲寶石金帶飾、天風海濤琴等精美文物,呈現了明代初期親王的生活樣貌。

湖南

惟楚風流——明清湖南士大夫的筆墨丹青

地點:湖南博物院

展期:2024年12月17日—2025年11月16日

展覽遴選湖南博物院藏明清時期湘籍或客湘士人的作品九十餘件(套),試圖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明清時期湖南風雅士紳的書畫藝術。

我有方寸心——唐長沙窯瓷器詩文特展

地點:長沙博物館

展期:2024年11月29日—2025年4月6日

展覽從長沙窯瓷器走進詩的唐朝,看見唐代長沙人對詩歌的傾心和真切的生活,看到1000多年前長沙擁抱世界的足跡。

大江東去:長江水文化展

地點:三峽工程博物館

展期:1月10日—4月10日

展覽內容圍繞“長江水文化”這個主題,通過四個部分系統且全面地展現長江水文化的獨特魅力與深厚內涵。展覽匯聚49家文博單位202件/套展品,45件/套一級文物,多件“鎮館之寶”。

香港

塞尚和雷諾阿的世界:法國橘園美術館及奧賽博物館珍藏展

地點:香港藝術館

展期:1月17日——5月7日

本次展覽是中國香港首個以兩位印象派代表人物塞尚和雷諾阿爲主題的展覽,共展出來自法國橘園美術館及奧賽博物館的52件畫作,其中51件首度在港亮相。展覽旨在呈現塞尚和雷諾阿的藝術風格與成就,同時揭示他們之間的深厚友誼與切磋交流。

修明武備:故宮博物院藏清代軍事文物

地點: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展期:1月22日—2026年1月21日

展覽分爲“龍興八旗”“刀劍天下”“騎射與槍炮”“操閱與軍禮”“以圖爲史”和“防禦海疆”6個單元,通過約190件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宮廷軍事文物,包括盔、弓箭、刀劍、馬具、繪畫、織品、圖籍、科學儀器等衆多類別的物品,呈現清代軍事組織、技術和藝術的發展。

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十七、十八世紀中法文化交流

地點: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展期:持續至2025年5月4日

展覽精選故宮博物院及凡爾賽宮近150件珍品,呈現中法宮廷在文化、藝術、科技等領域互相欣賞、啓發及交流的歷史,以及兩國之間源遠流長的友誼。

乙巳說蛇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展期:1月10日— 6月21日

爲迎接乙巳蛇年,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遴選24件(套)與蛇相關的館藏文物進行展出,探討蛇在中國歷史中的不同形象,重點展品包括戰國持戈執蛇鳥人銅印、山東嘉祥縣洪福院出土東漢畫像石拓片、清代居廉《動物冊頁》及王素《十二生肖故事掛軸》。

臺北

歲時吉慶:院藏節令文物展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展期:1月28日—4月27日

本次展覽依託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歲時文物,分“年歲時序”“三節同樂”“四時接應”3個單元,帶領觀衆通過不同的節令行事,一窺清宮廷的春夏秋冬四季物景。

心契仙蹤:故宮文物中的呂洞賓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展期:2月4日——4月27日

呂洞賓、鍾離權、鐵柺李、張果老、藍采和、韓湘子、曹國舅、何仙姑共同組成所謂的「八仙」,在元明戲曲中成爲廣受歡迎的題材,其中又以「八仙過海」最爲著名,常與「西王母蟠桃宴」的題材結合,成爲明清器物中常見的吉祥裝飾。本次展覽將通過院藏繪畫和器物,展現文士求索的仙風道骨和世俗企求的長壽歡樂,帶領觀衆一窺呂洞賓的不同面貌。

繪心寫意:書畫裡的人情味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展期:1月10日—4月13日

本次展覽將彙集通過文字與繪畫來表達心意的書畫作品,通過日常書信、專爲他人創作的詩詞書畫以及具有贈物意涵的圖像,展示書畫家的才情與意念,向觀衆呈現社會禮儀與人際關係的縮影。

筆墨見真章——故宮博物院書法導覽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展期:2025年1月7日—4月6日

展出漢代瓦當墨拓、晉王羲之《孝女曹娥碑》、元鮮于樞《論張旭懷素高閒草書》、明文徵明《自書詩帖》、明沈度《隸書歸去來辭》等近20件古代書法珍品,揭示歷代書法發展脈絡。

乾清宮尋寶:破解天字號玉器密碼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部園區)

展期:2024年7月2日—2026年8月23日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天字號玉器有新石器時代晚期象徵神權的法器、西周時期彰顯宗法階級的禮器、宋元明清的文人珍玩、萬國朝貢的異域物品等,時代跨度達數千年。本次展覽將展出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228件玉石器,帶領觀衆根據乾隆題款、自作玉器、考古發掘成果等諸多線索,認識不同時代玉器的特徵,判別古玉和“大清乾隆仿古”之作,進一步瞭解天字號玉器。

妙色:清代金銀飾件特展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部園區)

展期:2024年7月2日—2026年8月23日

展覽分爲“宮廷簪飾的流變”“皇家禮儀與排場”“生命禮俗與節慶”“歡樂的巿集”四個單元,主要展出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代簪飾、項飾、腰飾等飾件,以及其他機構借展的袍服,傳達金銀飾件在服飾中扮演的角色,呈現清代飾件製作流通的社會環境及審美觀的變化。

看得見的紅樓夢

地點:臺北故宮博物院

展期:2024年5月17日—2026年5月17日

此次展覽以三個軸線展開。一、“大雅可觀”:呈現《紅樓夢》迷人之處;二、“異物奇貨”;三、“一番夢幻”:說明書中人物依據使用、相關聯物品的描繪,塑造出不同的性格與隱喻,塑造出女性短暫卻燦爛的生命姿態,令人憐惜與不捨。

海外

日本

發掘與發現的考古學·明大考古學的75年

地點:明治大學博物館

展期:1月11日—3月15日

1950年明治大學設立考古學專業,是日本私立大學中最早設立這一專業的大學。75年來,明大考古學專業一直致力於發掘、研究舊石器時代至古墳時代的遺蹟,並取得多項考古成果。其中羣馬縣巖宿遺址、埼玉縣砂川遺址、神奈川縣夏島貝冢、栃木縣伊鶴原遺址出土的文物被指定爲日本重要文化財產。本次展覽以日本重要文化財產級別的文物爲中心,陳列舊石器時代至古墳時代的出土文物與相關資料,回顧明治大學考古學專業75年來的發展歷程與研究成果。

曼·雷誕辰135週年紀念展

地點:東京富士美術館

展期:2025年1月11日—3月23日

爲紀念曼·雷誕辰135週年,本次展覽彙集東京富士美術館館藏及日本私人收藏,通過攝影、繪畫、雕塑、書籍等回顧曼·雷豐富多彩的人生歷程,展現他的藝術魅力與人格魅力。

拓本的樂趣——明清文人的世界

地點:東京國立博物館

展期:2025年1月2日—3月16日

展覽是東京國立博物館和臺東區立書道博物館聯合策劃的第22次特別展,聚焦於書法拓本。展出包括青銅器(金)和石碑等(石)上的金石拓本,以及歷代書法名家創作的手寫真跡。此次展覽展示碑拓法帖及與明清文人相關的資料,呈現那些被拓本深深吸引的明清文人的世界。

“雪”主題展

地點:藤田美術館

展期:2024年12月1日—2025年2月28日

時值冬日,藤田美術館遴選館藏中與“雪”有關的畫作與工藝品,邀請觀者踏入冷冽而靜謐的銀色世界,與古人共享賞雪、踏雪的冬日雅趣。部分展出作品包括《雪中月下林和靖圖》,中國明代,《四季山水圖屏風》,日本桃山至江戶時代(16-17世紀)等。

歌川國芳展:奇才繪師的魔力

地點:大阪中之島美術館

展期:2024年12月21日—2025年2月24日

展覽將大規模展出歌川國芳的約400件作品,涵蓋武者繪、戲畫等豐富多元的創作,幷包括珍貴的手繪作品“肉筆畫”,帶領觀者全面瞭解歌川國芳的創意、想象力和幽默感,感受他作品中超越時空的獨特魅力。

法國

“蘇珊娜·瓦拉東” ( Suzanne Valadon )

地點:蓬皮杜中心

展期: 2025年1月15日——5月26日

蓬皮杜中心2025年的開年重磅展覽獻給19、20世紀之交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蘇珊娜·瓦拉東(Suzanne Valadon)。彙集了200多幅繪畫與素描作品,此次展覽全面回顧了瓦拉東大膽且極具獨創性的職業生涯,追溯了這位藝術家獨特的人生軌跡,爲我們展示了從她作爲蒙馬特地區備受青睞的模特,到她在同行和評論界獲得認可的歷程。

中國·唐:一個多元開放的朝代(7至10世紀)

地點: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4年11月20日—2025年3月3日

此次展覽由中國國家文物局與法國文化部指導,展出來自中國10個省市區、32家文博機構的207件(套)唐朝文物。展覽聚焦唐朝都城長安,共設“歡迎來到大唐中國”“長安: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思想的交叉路口”“文學世界”“絲綢之路上的大唐”等八大主題。展品包括金器、壁畫、雕塑、書畫、出口陶瓷器和近期考古發現,其中部分從未出海展出。

越南漆藝的復興

地點:賽努奇博物館

展期:2024年12月10日—2025年3月16日

本次展覽回顧越南漆藝傳統和1930年代漆畫的誕生,主要展品包括兩幅漆藝畫作、一幅大型漆藝鑲板畫、一幅以漆器爲主要裝飾的廟宇風景畫和一副對聯。

20世紀初期,法國在越南開設了首批高等美術學校,在傳播西方藝術的同時,包括漆藝在內的諸多傳統藝術也再次進入學生們的視野。結合新的創作理念,一度沉寂的漆藝以「漆畫」的形式得到復興,本展即展出一批當時創作的漆畫作品。

英國

光與影

地點:英國曼徹斯特惠特沃斯美術館

展期:持續至2025年11月2日

今年是英國最受歡迎的藝術家約瑟夫·馬洛德·威廉·透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的誕辰250週年。此次展覽展出了透納一系列版畫與水彩畫作。其中,《Liber Studiorum》(研習之書)是透納耗時20年完成的71幅版畫系列作品,此次展覽得以將其全部展出,以獨特的視角展現他是如何在版畫與繪畫中利用線條、色調和空間的。

塔羅牌:起源與後世

英國倫敦大學沃伯格研究所

展期:將持續至4月30日

作爲探索的工具、藝術靈感的源泉和反主流文化的象徵,塔羅牌一直是關於命運、創造力,以及身份的塑造者。展覽“塔羅牌:起源與後世”展示了塔羅牌的悠久歷史,探索其起源,以及在藝術家、神秘主義者和作家手中經歷的演變。

莫臥兒帝國:藝術、建築和奢華

地點: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

展期:2024年11月9日—2025年5月5日

本次展覽將彙集超過200件古代伊朗和印度北部地區藝術家和工匠的作品,展現莫臥兒帝國黃金時代(約1560-1660年)的藝術成就,時間跨度涵蓋阿克巴、賈漢吉爾和沙賈汗三位皇帝的統治時期。

畢加索版畫集

地點:大英博物館

展期:持續至2025年3月30日

本次展覽貫穿畢加索的整個職業生涯,彙集約100幅蝕刻版畫、石版畫、飛塵蝕刻版畫、油氈版畫等作品,展示畢加索對不同版畫技法的運用以及不斷變化的藝術創作方法,帶觀衆深入瞭解他與印刷工、出版商和其他藝術家的合作關係。

中世紀女性:她們自己的話語

地點:大英圖書館

展期:持續至3月2日

展覽呈現了140餘件展品,包括繪畫、手稿、文獻、早期印刷書籍及生活物品等,講述了中世紀女性的生活,揭示了她們的智慧、藝術才華和奮鬥歷程。

蒂爾扎·加伍德(Tirzah Garwood):超越拉維利厄斯

地點:杜爾維治美術館

展期:2024年11月19日—2025年5月26日

展覽展出其作品80多件作品,探索她“精緻的天真”風格——以表面看似單純的主題傳達更深層的意義。展覽涵蓋她創作的所有領域,包括幾乎所有現存的油畫作品,以及她充滿幽默感的木刻版畫、鉛筆素描、實驗性的雲母紙設計及拼貼紙構作。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素描作品展

地點:國王畫廊

展期:2024年11月1日—2025年3月9日

本次展覽遴選來自英國皇家收藏的約160件紙上素描畫,包括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提香等多位著名藝術家以及較少爲人知畫家的作品,重點呈現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素描作品的多元化和藝術成就。

八方絲路:萬里共風華

地點:大英博物館

展期:2024年9月26日—2025年2月23日

從在英國薩福克發現的印度石榴石到在日本出土的中東玻璃,它們揭示了以唐代中國爲中心的絲綢之路讓人驚歎的覆蓋範圍。展覽由三位不同展廳的策展人聯合策展。他們首次將來自博物館不同部門的藏品和不同專業知識匯聚在一起。大英博物館的藏品與來自亞非拉29個國際機構的文物一同展出,其中有些展品是首次離開他們的借展機構。

錫耶納:繪畫的崛起,1300-1350

地點:倫敦英國國家美術館

展期:2025年3月8日—6月22日

錫耶納這個地處意大利托斯卡納的小城常常被其競爭對手佛羅倫薩的輝煌光芒所掩蓋,此次展覽呈現了這座城市如何通過奇異且豐富的色彩打開文藝復興的可能性。這場展覽不僅是對錫耶納藝術成就的致敬,更是一次探索繪畫如何從技藝變成一種藝術形式的深刻旅程。

德國

日本藝術中的沉寂、簡約與黑白

地點:柏林國家博物館

展期:2024年12月18日—2025年3月10日

本次展覽主要通過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收藏的繪畫、木刻版畫、陶瓷、漆器等各種類型的作品,向觀衆展示日本藝術中有關“沉寂”的情感表達。展品包括日本江戶時代畫師魚屋北溪的浮世繪版畫;日本畫家橫山大觀與鏑木清方的新傳統風格日本畫;日本陶藝家濱田莊司製作的甘蔗草紋碗;日本攝影師和田禮治郎與宮原夢畫拍攝的照片;日裔瑞士藝術家池村玲子的作品等。

美國

藏品聚焦:皮特·蒙德里安

地點: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

展期:2024年11月22日—2025年4月20日

本次展覽將集中展示荷蘭抽象藝術家 Piet Mondrian 的繪畫和素描作品,從他在荷蘭的早期試驗之作到巴黎時期的標誌性作品,再到晚年移居紐約後的創作,追溯 Mondrian 繪畫生涯中的風格演變。

和諧與失調:巴黎的奧費主義運動(1910-1930)

地點: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

展期:2024年11月8日—2025年3月9日

本次展覽將通過近百件作品介紹1910至1930年奧費主義運動在巴黎的發展歷程,以及舞蹈、音樂、詩歌等其他形式藝術對奧費主義運動的影響。

旋轉:設計中的實驗和轉折點

地點:現代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5年1月26日—10月18日

展覽將彙集體現“設計”意義的各種產品,從 Post-Its 便利貼到 Spanx 塑身衣,從 I love NY 標誌到無障礙設施符號,再從重新定義奢華的 Telfar 購物袋到極大拓展私人空間的 Walkman 音樂播放器和 Macintosh 128K 家用電腦,凸顯設計師的創造性和建設性角色,展示通過“設計”將人類經驗轉化爲有形之物並塑造更美好未來的力量。

實體化的空間:保羅·魯道夫的建築

地點: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4年9月30日—2025年3月16日

保羅·魯道夫(1918-1997)被譽爲美國最重要的現代主義建築師之一,曾在1957至1965年擔任耶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代表作品包括耶魯大學藝術與建築大樓、新加坡鴻福中心等。此次展覽展出超過80件圖紙、模型、材料樣本、照片、傢俱及私人物品,回顧他的設計歷程。

視線:唐人街及以外的地方

地點:史密森尼美國藝術博物館

展期:2024年9月7日—2025年11月20日

展覽通過史密森尼學會及其他機構的藝術品、物件、圖像或其他類型的展品,展示亞裔對華盛頓特區物質與文化領域的影響和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