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精神科醫師流失 危及社安網
醫學中心精神科醫師點出,醫院精神科醫師多負責嚴重精神疾病患者處理,且爲社安網核心,須處理依法強制送醫的精神病患,也須面對刑事案件精神鑑定等重任。圖爲醫學中心精神科醫師示意圖。記者許正宏/攝影 許正宏
於診所執業的精神科醫師人數,近年快速增長,醫學中心精神科醫師指出,醫學中心需照顧嚴重精神疾病患者,且爲社安網核心,須處理依法強制送醫的精神病患、刑事案件精神鑑定等,若精神科醫師不斷往診所靠攏,恐讓社安網出現「隱形漏洞」,社安網多檢視社工人力,籲政府也應關注負責社安網的醫師人力是否足夠。
新光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田心喬說,醫學中心及區域、地區醫院負責重症精神病患,如具自殺傾向者或嚴重憂鬱族羣等,近年政府強化社會安全網計劃,針對社區無病識感且有自傷傷人之虞,依法需強制送醫,並由醫院提供協助。如果患者病況複雜,像因甲狀腺、腦傷等因素導致精神疾患,也須經由醫院採跨科別合作治療。
「現在醫院精神科醫師人力出走,已形成骨牌效應,連心理師也不願待在醫院。」田心喬說,醫院需要處理複雜個案時,需醫師、心理師、社工等跨專業團隊共同合作,當團隊人力不足,就難以真正協助複雜個案,一旦高風險個案難以即時處理,恐會影響社安網架構。
田心喬說,過去精神疾病飽受污名化影響,但現在國人愈來愈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開始察覺出現憂鬱、焦慮症狀,在輕症階段就勇於對外求助,輕症人數增長也加速診所設置。診所多處理輕症,且還可以推自費服務,讓不少精神科醫師改至診所執業。
田心喬說,診所雖然是醫療網的重要角色,但對急重症、緊急精神醫療需求,以及高風險性侵、家暴案件等處遇,醫院的角色仍舊不可或缺。社安網第一、第二期多探討社工、警消等人力,今年社安網第二期計劃告終,社安網二點○計劃,應開始關注醫師人力,讓醫院精神科有充足的人力與資源,避免社安網破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