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伊宣佈停火:國際航運仍憂喜交織,外貿企業抓緊發貨
從以色列和伊朗衝突升級,甚至可能關閉霍爾木茲海峽到雙方宣佈正式停火,一夜之間局勢的反轉讓國際油價從暴漲變爲跳水,對航運市場的擾動也不可避免。
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24日,阿拉比亞電視臺發佈消息稱,伊朗和以色列宣佈停火。目前伊以官方暫未宣佈相關消息。
航運板塊屢受衝擊
今年中東區域局勢的波動,讓國際貨運市場屢受衝擊。
全球船舶經紀公司Mavega Group中國區總經理高雪峰告訴第一財經,以伊局勢波動之下船東受益,而幹散貨船的租船方是擔憂的。油價的短期大幅變化會傳導到包括航運界在內的大量耗油行業,疊加衝突帶來的運輸受阻和港口擁堵,海運集裝箱運費也可能出現波動。在風險仍存的背景下,海運相關的“安全附加費”仍將明顯提高。爲了對衝油價和航運價格的波動,建議租船人在油價和運費期貨上做些操作,從而減緩價格劇烈變化帶來的影響。
受中東地區石油供應中斷預期影響,近期A股航運板塊迎來一波拉昇,但在24日上午,受上述局勢相關消息影響,整個運輸服務板塊微漲0.05%,個股漲少跌多,不及大盤整體上漲態勢。
中東海域局勢的變化,對於貨運市場衝擊不小。霍爾木茲海峽可能關閉的傳聞對石油運輸的影響較大,而此前由巴以衝突引發的紅海危機,則對集裝箱的運輸影響較大。
上海航運交易所於6月23日發佈的數據顯示,中國進口原油運價指數(CTFI)上漲7.3%,主要動因在於中東地緣政治風險上升。與此同時,上海出口集裝箱結算運價指數歐洲航線上漲14.1%,美西航線下降28.4%。
在運力供應受到地緣政治風險影響的同時,集裝箱運價更多受制於貿易需求本身。在外貿市場需求受不確定性走弱的當下,近期中國出口集裝箱運輸市場繼續呈現調整走勢,不同航線市場運價跌多漲少,綜合指數下跌。具體而言,6月20日發佈的上海出口集裝箱綜合運價指數較上期下跌10.5%。其中,波斯灣航線因地緣風險高企,運輸需求總體平穩,即期市場訂艙價格延續上行走勢。上海港出口至波斯灣基本港市場運價(海運及海運附加費)爲2122美元/TEU,較上期上漲1.9%。
作爲亞、歐以及美國東部貿易往來的關鍵樞紐,蘇伊士運河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大約12%的全球貿易、7%的石油經由蘇伊士運河運輸,佔全球集裝箱運輸總量的30%。不過,對於國際運輸業而言,不走蘇伊士運河還能從非洲好望角繞行,只是航線更長、成本更高。
今年5月以來,紅海危機有所緩解。不過,貨代人鄒振華告訴第一財經,通往紅海的船隻,目前仍然保持部分船隻繼續走蘇伊士運河,部分繞行好望角的方案。
爲了鼓勵航運公司和運營商再次讓旗下船隻通過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管理局從5月中旬開始爲大型集裝箱船提供了15%的通行費折扣。
對中東出口大幅增加
雖然以伊衝突帶來的影響還未散去,但作爲近年來中國外貿的最大增量之一,當前國內外貿企業與中東地區的生意不降反增。
23日還在擔心以色列客戶沒有按計劃提貨的浙江外貿人丁言東24日對第一財經表示,最近還有兩批貨剛剛完成準備發往以色列,停火的消息堪稱及時。他們正在抓緊聯繫對方,爭取儘快發貨。與此同時,約旦等中東地區的訂單是在按計劃出貨,最近的一批貨物在23日當天順利運出。
平時往返於義烏和伊拉克的國際客商庫賽也告訴第一財經,目前中國與伊拉克的貿易保持正常運轉,“我們不會停止在中國的生意”。
儘管遇到以伊衝突,鄒振華仍然計劃在今年把中東航線業務做起來,雖然“任重而道遠”,但他覺得“風頭總會過去的”。此前經營多年的印度等其他航線保持穩定,也爲他提供了底氣。
據海關統計,2025年前5月,中國對伊朗的進出口同比下降20.8%,出口同比下降21.7%。與同期的全國外貿總值相比,中國對伊朗的進出口和出口分別佔全國份額的約0.19%和0.22%,均不足1%。
在中國外貿市場多元化的趨勢下,我國對於中東多地的出口呈現顯著上漲。2024年,中國對阿聯酋出口大幅增加19.2%,對沙特阿拉伯出口激增18.2%,均爲整體出口增速7.1%的兩倍以上。
今年前5個月,中國對以色列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分別增長40.2%、28.4%和59.4%;對阿富汗進出口同比增長25.7%,其中出口增長24%,進口增長72.4%;對巴林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分別增長23.2%、18.5%和110.6%。同期,中國對沙特出口增長13.4%,對卡塔爾出口增長40.4%,對阿聯酋出口增長9.6%,對約旦出口增長24.4%,對伊拉克出口增長9.5%,對科威特和巴勒斯坦出口分別增長49.7%和69.0%。
(實習生謝小桐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