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變天!小楊哥、東北雨姐相繼坍塌……

頂流直播帶貨網紅東北雨姐是真的栽了。

日前,在某短視頻平臺上,網紅“東北雨姐”在直播間帶貨的紅薯粉條因被指沒有紅薯成分引發維權風波。10月10日,遼寧朝陽市朝陽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稱,“東北雨姐”團隊直播售賣的粉條,檢測結果已出,涉嫌產品標籤“虛假標註”。雨姐傳媒隨即因“紅薯粉絲售假”事件被市監局處以沒收違法所得和罰款共計165萬元的行政處罰。

10月21日晚間,“東北雨姐”抖音賬號被禁言,“東北雨姐”快手賬號也被禁止關注。

雖然雨姐傳媒方面迴應記者稱,不是永久禁言,但東北雨姐抖音粉絲量近一個月掉粉189萬。

在整個國慶假期,“東北雨姐”賬號未更新任何視頻。多名網友在十一長假期間前往“東北雨姐”位於遼寧本溪的拍攝基地實地探訪,發現門窗緊鎖、人去房空。

“東北雨姐”有點懸了。

主播負責提供情緒價值

現在遇到麻煩的不止“東北雨姐”,還有小楊哥。

小楊哥近段時間負面新聞纏身:與辛巴互撕、香港美誠月餅風波、疑似出軌的傳聞、沫沫被逮捕、盧文慶錄音事件,還有三隻羊公司被正式立案調查。

如今,在合肥市場監管局的介入下,確認三隻羊帶貨“香港美誠月餅”和“澳洲谷飼牛肉卷”存在虛假宣傳,依據《行政處罰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相關規定,擬決定對三隻羊公司沒收違法所得、罰款共計6894.91萬元。

“瘋狂小楊哥”抖音賬號粉絲總數從9月1日的1.2億,已經降到10月21日的1億以下,短短50天左右的時間,小楊哥已經累計掉粉近1200萬。

爲什麼有些人願意去主播的直播間買東西?第一是共振,第二是有情緒價值。

類似“東北雨姐”這樣的主播,她和她的團隊是在遼寧省本溪滿族自治縣磨石峪村租了民房,專門用來拍攝短視頻和直播。“雨姐”確實是農村人但不是該村村民,在村民看來,這些人並不是在記錄農村生活而是在表演農村生活,有時還需要村民配合進行表演。

但是“東北雨姐”給網友展示農村生活的細節,這使得喜歡這些信息、畫面、產品的網友通過大數據開始共振了,這種共振是天南海北的,從東北到華北,從海南到湖南,在中國境內尋找有同樣喜好的人。

因爲大數據記錄了這些網友在觀看“東北雨姐”短視頻、直播時的所有數據,包括完播率、復播率以及觀看習慣等,於是總是會及時把“東北雨姐”的更新視頻、直播視頻放到這些共振網友的短視頻首頁,這些網友中的大多數會繼續看“東北雨姐”的視頻、直播,這叫持續共振。

等粉絲量起來了,“東北雨姐”開始帶貨,平臺也能分到佣金。

所以,平臺纔是這一模式的最大推手,這是平臺的重要盈利模式。

剛開始,大家會覺得這一模式很新奇,大數據很神奇,也確實能讓少數主播在短期內暴富,而且直播帶貨模式和傳統電商還有不同:

傳統電商在很長時間裡只能靠價格、服務、產品服務來吸引客戶,但直播帶貨是靠內容來增加粘性,即主播是提供了情緒價值的。

主播一口一個“家人們”、“寶寶們”、“兄弟們”,剛開始被喊,粉絲可能會覺得不適應,喊多了就覺得很自然,被代入,然後瘋狂買單。

利用平臺大數據先共振聚合,然後請主播表演賣貨,這就是直播帶貨模式的主要流程。

各環節都想利益最大化

但是,現在問題來了,如何控制品質?

在一些比較成熟的傳統電商平臺,除了在商品上傳環節有各種把關之外,如果涉及到投訴,基本是兩種模式:第一,有投訴,小二介入,判定情況,做出退貨或者退款的決定。第二,一點不囉嗦,只要有投訴,直接秒退。而且店家有保證金在平臺押着,店家如果理虧,是不敢吱聲的。

也就是說在傳統的電商平臺,你是不怕買到假貨的,退就完了,而且還可以選“僅退款”,假貨如果勉強可以用,你就留着用。

但是在一些直播電商平臺,並不具備這樣的規則,有些基本沒有售後。

這些平臺爲什麼要這樣幹?因爲根本管不過來,也不想管,這是一場共謀,說白了就是合夥割韭菜。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一年,全國12315平臺接收網購投訴舉報1261.1萬件,佔投訴舉報總量的56.1%,以直播電商爲主的新興電商投訴舉報增幅明顯高於傳統電商平臺。平臺接收直播帶貨投訴舉報同比增長52.5%。

平臺提供大數據聚合韭菜功能,遠程共振,從南到北。

主播提供節目內容與情緒價值,負責忽悠,專職帶貨。

但是最需要有人負責的產品質量把關審覈、退換貨流程基本都流於形式,因爲各環節都想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主播帶貨的貨源一般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平臺提供的供應鏈,二是主動找上門來的品牌方,對於後者,主播團隊會要求對方出具相關資料,至於是真的假的就只有天知道了。

因爲主播團隊實際上有沒有能力去查驗,何況就算有能力也要花太多成本,主播其實不願意,也懶得折騰。

如果是個人小主播更不會去查驗品質真假。至於平臺,量這麼大,想管也管不過來,只能指望主播團隊良知未泯了,可是有些團隊根本沒有良知。

直播電商涉及主播、MCN 機構、商家和平臺,每個主體都在追求賺更多錢,你指望他們在選品、審查、銷售、售後等方面做到盡職盡責,真的很難。

“東北雨姐”在直播間售賣盤錦特產稻田蟹時,被網友發現是擺拍,將明顯要大很多的螃蟹放在稻田裡擺拍充作稻田蟹。

前些年,辛巴曾因爲將實際燕窩固體含量不足2克的一款產品當作“燕窩”售賣而被處罰停播。

在傳統電商平臺,商家和平臺博弈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但是在短視頻直播平臺,動輒幾千萬上億粉絲的大網紅實際上是平臺的“財神爺”之一,這些“財神爺”有時候連平臺都敢懟。

所以,爲什麼某些大主播在出事兒之後敢於不退貨,敢於裝聾作啞,因爲他們就是平臺的一部分,平臺的一部分就是他們。

那麼,作爲一個普通人如何避免入坑?

我的方法很簡單,打開APP,直奔旗艦店、平臺官方超市、曾買過的店,買完即走人,我不看直播。第一,我不需要他們提供的情緒價值,第二,我沒時間入坑。

那麼,監管部門該如何保護消費者利益?

說句實話,不要指望平臺有什麼作爲,它們都是一夥的。

建議相關部門用好《行政處罰法》、《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法律法規,嚴罰敢於違法違規的主播,最好罰到他們傾家蕩產爲止,如果目前不能把他們罰破產,建議可以走合法流程修改某些條款。

把敢於銷售假冒僞劣產品的主播及其公司罰破產幾個,有了示範效應了,其餘主播團隊就會重視選品、審查、銷售、售後的環節,有些人,你和他們說好話沒用,必須夠狠。

主播出了事,在依法處理的前提下,如果僅僅道歉是不夠的,那麼該送去吃牢飯的一定要送去吃牢飯,只要是依法辦案,我們堅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