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行業併購潮起 數百億級產業基金蓄勢待發

自2024年9月“併購六條”發佈以來,A股市場醫藥行業併購重組活躍度持續提升,華潤三九、千金藥業、聖湘生物等企業相繼發佈收購公告。

同時,近期全國多地政府相繼出臺政策,鼓勵醫藥行業併購重組壯大發展,並提出醫藥產業基金的相關規劃。在更高層面,國務院國資委黨委近日在《民主與法制》週刊發表署名文章中提出,對於生物醫藥等產業基礎比較薄弱的領域,鼓勵國有企業運用併購重組、股權投資、產業基金等多種方式,加快形成產業影響力。

上市公司併購提速

創道投資諮詢合夥人步日欣表示,生物醫藥產業的投資週期一般較長,從研發到上市需要經歷多個階段,是典型的“大長金”行業,即風險大、週期長、燒錢,所以生物醫藥的屬性也決定了在目前環境下需要通過併購重組來做大做強。

今年3月底,天士力連發數則公告,宣佈已正式迎來華潤三九的入主。此次交易歷時約半年,成爲國內醫藥行業一項重要的“A收A”併購案例。

具體而言,華潤三九以逾62億元的總價,從天士力原控股股東天士力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手中協議受讓4.18億股股份,佔天士力總股本的28%,成爲天士力的控股股東。華潤三九認爲收購有利於實現中藥產業鏈的補鏈強鏈延鏈,發揮研發協同價值,建立在中藥領域的引領優勢。

千金藥業擬收購千金湘江藥業28.92%股權及千金協力藥業68%股權的併購動作,同樣始於半年前。近日,該收購事宜已獲交易所受理。千金藥業表示,收購兩家子公司剩餘部分少數股東權益,將提高公司體系中西藥板塊協同水平。

2025年開年,聖湘生物在併購動作上“三箭齊發”。今年1月宣佈擬以8.08億元收購中山海濟100%股權,加碼基因重組產品及生物製品領域,佈局診療一體化綜合服務;2月宣佈擬以7560萬元,收購紅岸基元生物54%股權,殺入血球POCT賽道;3月宣佈擬以1.3億元加碼投資真邁生物,強化基因測序領域的產業鏈佈局。三項投資併購計劃合計耗資超過10億元。

今年4月,科源製藥發佈重組報告書,擬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宏濟堂99.42%股權,後者的主營業務爲中成藥及健康產品、麝香酮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本次交易完成後,科源製藥的主營業務將延伸至中成藥及健康產品、麝香酮等領域。

此外,近期還有瑞康醫藥擬收購浙江衡玖76.01%股權等案例,都成爲醫藥行業併購提速的註腳。

“過去四年,許多生物醫藥企業資金流斷裂,部分企業尋求被重組和併購的機會,各地政府也大力支持上市公司併購,併成立相關基金。此時併購具備了市場主體、政策和資本等多重有利因素。”上海生物醫藥基金總裁劉大偉認爲,當前生物醫藥領域併購已具備“東風”。

產業基金密集設立

在劉大偉看來,海外生物醫藥併購交易活躍,大型公司市值高、現金充裕、盈利水平高,股權結構分散有利於換股合併,交易流程相對順暢。以武田製藥併購夏爾爲例,合併完成後的武田製藥年收入將超過300億美元。

“當前,中國生物醫藥企業難以達成巨型交易,原因包括買家市值體量小、可動現金量不大、換股交易困難、資本市場併購和換股手段單一且審批覆雜等。但中國資本市場正在逐漸完善的過程中,國資推動重大併購交易具有速度和效率優勢。”劉大偉稱。

與上市公司併購提速相對應的,還有多個地方政府鼓勵醫藥行業併購重組,並密集設立醫藥產業併購基金的消息。

2024年12月,上海引入專業賽道市場化併購基金管理人,明確提出設立100億元生物醫藥產業併購基金。這是地方政府首次針對生物醫藥產業設立專門的併購基金。據悉,基金重點任務之一,就是助力上海的優質龍頭“鏈主”企業在各自業務發展的關鍵領域做大做強,提升“鏈主”企業創新能力和產業能級。

今年4月7日,《北京市支持創新醫藥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2025年)》發佈,提出構建500億元規模醫藥健康產業基金。同日,《深圳市全鏈條支持醫藥和醫療器械發展若干措施》出爐,支持企業併購和風險投資,推動設立產業併購基金,積極收購海內外符合企業發展戰略的重大項目,加強產業鏈併購重組。

4月8日,《廣州市支持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2025-2027年)》發佈,提出推動廣州金控集團設立廣州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基金,總規模100億元,爲上市公司及大型企業集團開展併購重組提供基金支持和專業賦能,生物醫藥與健康是重點方向之一。

更早的3月28日,《南京市關於支持企業併購重組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發佈,鼓勵企業在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賽道上,通過併購重組快速提升產業規模和實現關鍵技術突破。

併購存在兩大方向

“此前國內醫藥行業集中度不高,存在大量低水平同質化現象,行業併購整合一定是大勢所趨。當前,政策環境的改善降低了併購門檻,特別是提高了對未盈利資產收購的包容度,提升了審覈效率和支付靈活性。同時,市場估值水平也處於歷史低位,進一步降低了收購成本,爲現金流充裕的企業提供了併購良機。”一位醫藥上市公司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證券時報記者梳理近半年來的醫藥行業併購案例注意到,企業併購不外乎兩個方向,一方面是拓展有前景的高價值產品線,這一點幾乎每項收購都有涉及;另一方面則在於通過收購拓展更廣闊的市場渠道,這一點在華潤三九和科源製藥的收購案例中體現明顯。

火石創造產業發展專家唐鐸指出,醫藥產業的併購行爲,有助於企業提升研發能力、加速品種商業化、橫向豐富產品品類和組合、縱向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整合渠道降低銷售費用等,提高產業集中度,同時爲投資人提供資產擴張重組、資金變現離場的通道。

對於近期併購加速的現象,唐鐸表示,在內外部多重因素引導下,醫藥產業走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路線爲大勢所趨,醫藥產業併購活動在今後一段時間將保持活躍狀態。同時,會有更多的龍頭藥企走上多元協同發展路線,腰部藥企加快抱團取暖,聚焦細分領域和細分環節的“小而美”藥企將迎來一波“被整合、被賦能、被提速”的發展機遇。

太平洋證券日前也發佈研報指出,醫藥行業的競爭不僅僅是單一的產品或技術競爭,更多地體現在管線或者產品的整合能力上。對於手握充足現金流的大型藥企而言,可以通過併購活動整合管線形成合力,構建在某一個疾病領域的競爭壁壘。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