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市資陽區:農科院專家下沉田頭護糧安

本文轉自:人民網-湖南頻道

連日來,在湖南省益陽市資陽區沙頭鎮永明村的650畝水稻示範基地裡,插秧機在田間劃出筆直的綠線,湖南省農科院的專家蹲在地頭查看秧苗間距。“基地全部選用東湖早一號、韶香100等優良品種。這些品種具有價格優、抗病性強、品質好、口感佳等顯著優勢,每畝可幫助羣衆增收近300元。”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員張世輝介紹。

“過去農戶自己選種,遭遇病害容易減產。現在我們和農科院‘結對子’,種子、技術全包圓!”沙頭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肖佳勝表示,沙頭鎮與湖南省農科院共建示範基地,由農科院專家團隊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務。從科學選配優質種子品種,到標準化育秧與精準移栽,再到智能配方施肥及水分管理,甚至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每個環節都有“技術錦囊”直送田埂。

“專家一來就發現我們移栽間距過密,既浪費秧苗又影響後期通風透光。按他們指導調整間距後,每畝節省了20%的秧苗用量,而且現在稻苗長勢明顯更健壯。”永明村支書劉陽生掰着指頭算細賬。針對小農戶技術落地難的問題,農科院創新服務模式,通過“線上+線下”雙線聯動,既開設田間課堂“面對面”實操教學,又在微信羣對村民提出的問題進行“雲指導”。今年以來,已組織2場專題培訓,覆蓋農戶超120人次。

以650畝核心區爲“樣板房”,沙頭鎮正將經驗向周邊推,不少農戶感慨:“以前種糧靠天靠經驗,現在靠科技、靠數據,連種子都能‘私人定製’!”

春耕一線,科技賦能的故事正在續寫。未來,益陽市資陽區將大力支持共建示範基地建設,強化政策支持、細化農技服務,不斷推廣“沙頭模式”,讓科技助力糧食增產增效,夯實糧食安全基礎。(彭翔、王凱、徐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