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言堂| "春日防蟲指南:別讓蚊蟲叮咬毀掉你的踏青季!"
隨着氣溫回升,蚊蟲活動進入高發期。蚊、蟎、跳蚤及蜂類等節肢動物叮咬引發的皮膚損害,本質爲昆蟲唾液蛋白引發的遲髮型超敏反應。臨牀常見表現爲丘疹性蕁麻疹,其皮損形態具有種屬特異性:蟎蟲叮咬多呈散在粟粒狀丘皰疹;蚊蟲叮咬特徵爲中央針尖樣瘀點伴周圍蒼白暈;跳蚤叮咬則呈現鮮紅色羣集性丘疹;蜂類可導致局部劇烈腫痛,嚴重者可能引發全身性過敏反應(如喉頭水腫、過敏性休克)。
蟲咬後:①立即用肥皂水清洗,鹼性成分可中和酸性毒液;②外塗爐甘石洗劑“封印”瘙癢感,過敏體質可薄塗激素藥膏;③若起疹範圍擴散或出現頭暈、呼吸困難,需緊急就醫!
日常防護牢記「三防法則」:防叮咬(長袖+驅蚊液)、防滋生(勤換牀單除蟎蟲)、防抓撓(剪短指甲防感染)。
記住:正確處理比盲目止癢更重要,別讓小小蟲咬演變成皮膚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