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梳理9大常見皮膚病診療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從誤診陷阱到精準治療,臨牀診療基礎要點全解析
作爲一名皮膚科醫生,你是否遇到過這些難題?
1. 患者皮疹形態複雜,鑑別診斷猶豫不決
2. 皮膚檢測報告解讀存疑,治療方案拿捏不準
3. 皮膚病理與臨牀表現難以關聯,誤診風險暗藏……
一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警惕「蝶影」背後的風暴
1
診斷要點
皮膚特徵:紅斑、盤狀皮損、光敏感(紫外線誘發或加重)
系統表現:關節腫痛、腎臟損害(蛋白尿)、血液系統異常(三系減少)
實驗室標準:抗核抗體(ANA)低滴度陽性、Ro/SSA抗體陽性、抗dsDNA抗體
2
治療策略
局部治療:外用糖皮質激素(一線)、外用鈣調磷酸酶抑制劑(二線)
一線系統治療:羥氯喹
二線系統治療:糖皮質激素、沙利度胺、維A酸類藥物
三線系統治療:甲氨蝶呤、嗎替麥考酚酯
3
誤區提醒
羥氯喹需定期眼底檢查(視網膜毒性風險)
激素減量需緩慢,警惕「反跳現象」
二
皮膚小血管炎:別讓「紫癜」掩蓋真兇
1
診斷標準:
發作年齡大於16歲
在疾病發作前有用藥史
可觸及性紫癜(隆起性紫癜,壓之不褪色,與血小板下降無關)
斑丘疹性皮疹(一處或多處皮膚大小不等、扁平、突出皮表的)
活檢包括細動脈和細靜脈有血管內和血管外的中性粒細胞浸潤
(注:5條中至少3條診斷。其診斷特異性爲83.9%,敏感性爲71.0%。)
2
治療策略
■一線治療:
(1) 支持治療:雙腿擡高、避免穿緊身衣物、休息
(2) 對症治療:口服抗組胺藥、非甾體類抗炎藥
(3) 其他治療:外用糖皮質激素、鈣神經素抑制劑
■二線治療:秋水仙鹼、氨苯碸
■三線治療:皮質類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劑
3
關鍵細節
活檢時機:皮損出現48小時內取材,提高診斷率
排查潛在腫瘤(尤其老年患者)
還想看更多的常見皮膚疾病總結?
醫學界精品課聯合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皮膚科專家團隊推出《皮膚性病學臨牀診療系列課程》,課程側重臨牀診療實踐,以真實案例進行呈現,內含豐富圖例與分析表格,從打牢基礎到臨牀實操,將皮膚科常見9大疾病逐一講透。
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醫生站APP,搜索課程免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