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浮山後對青島樓市到底有多重要?!

如果只聊近30年的青島城區變遷,那麼,浮山後是繞不開的“支點”之一。

橫亙青島市區的浮山,峻峭秀拔,九峰並列。這座山是青島的自然景觀,更是青島的人文根基。

浮山後,就是浮山北側山麓腳下之意。從目前區劃來說,浮山後大部分區域屬於市北區,少部分屬於嶗山區。

從歷史角度看,浮山後,有着顯赫、滄桑、悠久的歷史,更有着輝煌耀目、叱吒風雲的近、現代史。

浮山後,總在關鍵節點,發揮着無與倫比的重要作用!

1、核心“四村”的往事

浮山北側,也就是現在的銀川西路往北,緊鄰浮山腳下,從西向東排列,依次是埠西村、浮山後村、大埠東村、小埠東村。

這四個村,是真正意義上的“浮山後”核心區域。

先說浮山後村。這個村,歷史悠久,絕大多數是王氏族人。

據王氏家譜記載:明朝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王氏始祖(王仁福)奉旨由雲南遷居山東,始居墨邑東南之葛村至四世祖,二世祖王真曾仼鰲山衛指揮使。

五世祖時,又從葛村遷居嶗山張村,七世時又有二支(成仁、如賢)遷到浮山後定居,當時浮山後的軍戶們隸屬浮山所軍屯管理。從此,浮山後村,繁衍至今。

浮山後村,在青島近現代史上,留有重要痕跡。比如,青島地區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就誕生在浮山後村。

1926年,浮山後村的工運領袖王星五組織了山後村黨支部。成立後,帶動周邊的埠西村、孫家下莊先後也建立了黨支部。

1928年春,浮山後村黨支部在本村發展了王全桂、王正洪等人加入共青團,建立了青島市郊第一個共青團組織浮山後村團支部。

改革開放之後,浮山後村的村辦企業較多,有織布廠、鋼管廠、印刷廠、磚廠等。

旁邊的埠西村,大部分是袁姓,明朝永樂年間,由始祖袁桂自雲南遷至城陽的移民,後有子孫又從城陽遷至埠西地界落戶建村,繁衍至今。

很明顯,浮山後村和即墨有淵源;埠西村和城陽有關聯。

再往東,是屬於嶗山區地界的大埠東和小埠東。

大埠東,大多數的村民姓辛,另外還有王、曲、孫、張、李、楊等姓氏,其中辛姓約佔六成。

小埠東村,有王、孫、劉、張、李、周、季、展、曲、朱、徐、高等姓氏,王姓約佔全村總人口的45%。

相傳,在明初的大移民潮中,有孫氏多個兄弟從雲南來到山東。他們從萊陽開始選地立村,最後餘下兩兄弟來到浮山東麓,其中一人在一處小土埠東邊的高處立村,取村名“小埠東”。另一人帶妻攜子到孫家下莊立村定居。

新中國成立後,這四個村,先後經歷浮山區浮山後鄉、李村區、嶗山縣中韓鎮的管轄變遷。

再講一個小細節。相傳浮山後農民在農閒時,爲了自娛自樂,將廢棄的田間木料製成高蹺板用布、繩子等裹綁在腿上,站立起來,走着優美的十字步,爲了更加應景,有些村民就拿起手頭的鐵杴等工具打着節拍、哼着小曲,大家一起扭起了大秧歌,踩起了高蹺。

這就是浮山高蹺的來歷,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

2、區劃調整+大開發

現在看,浮山後在青島城市發展過程中,角色分量提升最快,還是1994年之後。

1994年4月,青島市區行政區劃大調整,嶗山區李村鎮的楊家羣、河馬石、夾嶺溝;中韓鎮7號線以西的區域高科園的浮山後、埠西劃爲市北區。

市北區開始了對浮山後的大開發。

當時,老臺東拆遷,需要新空間安置居民。浮山後成了第一站。大陸商城,臺東八路,順興路商圈的地拆遷安置在浮山後;仲家窪有一部分安置在浮山後。

據說,那時候,大家並不願意在浮山後安家。那時候,浮山後的道路纔開始提升,多條路在施工;商場、醫院配套還沒跟上。

有一個細節說明了一切:90年代,臺東房價是浮山後的兩倍。

新的轉折點,發生在2000年。2000年9月,青島發佈《關於加快浮山新區統一開發建設的決定》,成立“浮山新區開發領導小組”。小組長是市長……

可以想象,那時候,是舉全市之力,發展浮山後。

棚戶區改造、舊村拆遷、重點工程,幾乎是同步進行。

浮山後村主要被安置在了浮山後五小區、八小區;小埠東村,成盛花園;埠西村,埠西花園;大埠東社區、東盛花園。

2002年,浮山後村開始農轉非工作,2003年2月完成撤村改居、企業改制工作,原浮山後村村委會集體所有土地和全部資產,整體移交給青島浮山實業公司,由其負責管理和經營。

2008年1月,市北區區劃調整,設立浮山新區街道,命名沿用至今。

覆盤一下。浮山後的蝶變,離不開青島老城區飽和之後,不斷往東拓的趨勢。

三十年前,老臺東、老市北,爲下一步快速發展尋找嶄新空間,往東,第一站就是浮山後。

二十年前,浮山後大量土地騰出來,成功吸引了衆多房企參與開發。

湖光山色、陽光山色、魯信長春、海爾東城國際等樓盤,吸引了大批新青島人。市區第一批精裝房、第一代疊拼,複式洋房,都在浮山後出現了。

也正是這批優質購房者,爲此後區域教育的質變,奠定了基礎。

3、新名片和新未來

浮山後崛起的過程中,教育名片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1999年富源路小學和福州路小學建成;2000年青島同安路小學啓用;2001年青島樺川路小學和青島六十五中落成開學;2003年寧安路小學招生;2010年青島第二實驗初中落戶浮山後;2017年市北區第二實驗小學投入使用;青島第四實驗初級中學2021年開始辦學;去年,同德小學招生……

到今天,浮山後板塊,四所初中:青島第二實驗初中、青島六十五中、青島第四實驗初中以及青島第二實驗初中分校,各有特長,熠熠生輝。

中考成績優異、自招成績排在前列……越來越多的家長,想方設法讓孩子到浮山後讀書。

這也是,浮山後的樓盤,能熱銷的最大因素。金茂、青啤、金地、國泰組成的F4,高價熱銷,就是學區房加持。

在此之前,遠洋萬和城,即使離主幹道比較近;即使存在裝修注水問題;即使定價較高,依然被哄搶。

不過,等到2025年,金茂和青啤將陸續收尾。那時候,浮山後基本就是次新房和二手房爲主了。

最早那批小區,已經有20年房齡了,價格也回落了。單價一萬五六的房子也能買到了。

當然,實力派,可以買單價三萬+的次新房。

蜿蜒的浮山腳下,萬家燈火、生機盎然。氣勢恢宏的城市美麗新畫卷已經展開。

漫步在浮山公園,人們感受到的是這座城市的“高度”和“溫度”。

一山,一城的故事,仍在繼續,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