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只要做好3件事」的選三哲學 生活變得更好過了
▲有時候覺得生活步驟讓人喘不過氣來,不如試着加入減法哲學。(圖/Pexels)
記者蔡惠如/綜合報導
當代人生活節奏快、壓力重,從清晨睜開眼開始,我們就像接力賽選手,奔跑在工作、家庭、朋友、自我與健康之間。有個來自矽谷的生活哲學,正在幫助越來越多人重新找回平衡與清晰感,它就是由蘭迪・祖克柏(Randi Zuckerberg)提出的「選三哲學(The Pick Three Philosophy)」。
蘭迪・祖克柏就是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柏的姊姊,她畢業於哈佛大學,曾在廣告公司奧美工作,2011年從Facebook辭職後,創立社交媒體公司Zuckerberg Media並擔任執行長。她也是數碼生活網站Dot Complicated的總編輯及動畫節目《Dot.》的創作者。
祖克柏在一次公開談話中,對於自己身爲創業者、母親與生活管理者的深刻體會,「你可以什麼都想要,但不能一次全都要」。她將人生劃分爲五個面向:工作、睡眠、家庭、運動與朋友,並表示:「一天只能選三樣來兼顧,其餘的,得接受暫時放下。」
這樣的生活核心,在於學會取捨,也就是「不要強求今天完成所有事情,而是每天挑三件最重要的事,專心做好就好」。透過每天的選擇,長期下來,仍能慢慢涵蓋生活的全部,只是以更循序漸進、身心健康的方式達成。
「選三哲學」的實踐方式簡單卻強大:每天只需選出三件最重要的事,專注完成,不被其他雜事幹擾,並且對沒選到的那幾項,學會不自責。當你知道什麼時間最適合做什麼,挑選對的事、在對的時間做,生活就能更加順暢而非疲憊。
而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減少多工與過度計劃,確實有助提升注意力與抗壓能力。研究顯示,專注在少數目標上,比同時追求多件任務更容易成功完成目標,並減少決策疲勞(decision fatigue)。這樣的觀點也與日本「ikigai(生き甲斐)」概念有點重疊,找到對自己重要、有價值的事情,持續投入。
實踐「選三哲學」其實不難。每天早上或前一天晚上,花個幾分鐘思考並寫下「今天最重要的三件事」。這三件事可以是來自不同面向的, 像工作中的專案、陪伴家人、運動30分鐘、與朋友喝杯咖啡,甚至好好睡一覺。
接着,一整天就只聚焦在這三件事上。如果中途有其他任務或干擾出現,學會說不或延後,這是自我照顧的一種練習。
「選三」並不代表放棄其他人生面向,而是透過每天輪流選擇,讓生活更有節奏感與循環性。例如週一選工作、家庭、運動;週二換成朋友、睡眠、工作;週三選擇自我照顧、家庭、運動……如此下來,你會發現自己其實沒有錯過什麼,只是用更人性化的方式,讓生活變得可持續。
在這個什麼都想要、什麼都要即時的時代,「選三」的生活型態提醒我們「選擇就是力量。」選擇對自己最重要的三件事,並給予足夠的時間與專注去完成,壓力自然會減少,生活也將更有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