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卓彥廷同名品牌 YEN TING CHO 與工作室正式亮相 結合設計與科技 開創藝術新時代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渲染圖_山樂天光。 業者/提供
藝術家卓彥廷同名品牌YEN TING CHO,以獨特的藝術風格,結合設計與科技的深度融合,展現前瞻性的創新視野。品牌自創立以來,已在國際設計領域獲得高度肯定,成功布局全球市場。本次亮相不僅彰顯 YEN TING CHO 對臺灣市場的重視,更是品牌首次全面向本地觀衆呈現核心理念與代表作品。
YEN TING CHO 品牌與工作室正式亮相 創造設計與科技的全新時代
藝術家卓彥廷。 業者/提供
YEN TING CHO 工作室於2016年成立於倫敦,並於2023年在臺北設立分支,致力於以創新設計與文化深度爲核心,打破學術與產業的界限,推動更多跨界合作。此次品牌在臺灣的正式亮相,不僅是卓彥廷學術深耕與業界實踐結晶的展示,也標誌着他在全球創意產業的全面發展,併爲臺灣設計界注入全新的活力與創新思維,期待與本地設計界攜手共創,向國際市場展現臺灣創意的無限潛能。
YEN TING CHO工作室以創新設計豐富城市風景,跨域服務拓展無限可能
YEN TING CHO 工作室長期致力於將藝術與科技結合,創造出兼具創新與美學的數位設計作品,涵蓋家居飾品、時尚配件及大型公共藝術裝置,成功開拓跨領域的全新市場。品牌的作品已獲得「RED DOT Awards」、「IDA Design Awards」及「MUSE DESIGN AWARDS」等國際設計獎項肯定,並在歐美及亞洲市場贏得廣泛認可。
除了專注於生活物件,工作室近年來積極拓展多元業務,利用創新技術與獨特美學語彙,將藝術帶入城市與空間。例如,與臺南市文賢國小的合作,打造了結合數位共創與空間設計的公共藝術《舞動文賢好山水》。該作品不僅展示了在地歷史文化,還透過生成式圖樣、色彩和雷切技術,將百年校史以全新藝術形式呈現。此外,工作室也受邀爲輔仁大學設計百年校慶商品【仁合系列】,以輔大在醫療、社會、歷史與運動領域深遠的歷史與貢獻爲靈感,運用自行研發的 mov.i.see 科技藝術軟體轉譯其核心價值。
品牌目前持續積極參與大型公共藝術項目,近期正在爲即將完工的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廈創作大型公共藝術作品,預計將成爲旅客進入臺灣的視覺焦點,展示臺灣設計的多元可能。YEN TING CHO 以跨領域的創新設計,持續豐富城市景觀,並帶領藝術走入更多的公共與私人空間,期望爲更多的城市與空間注入新的生命力。
卓彥廷工作室空間YEN TING CHO Studio。 業者/提供
全新本真系列-Core Collection 發表 完美展現藝術美學
Core Collection承襲品牌獨特的視覺語言,展現鮮明的色彩與圖像。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藝術家卓彥廷依然相信,真正的奢華來自於純粹與舒適的交織。Core Collection 圍巾系列,以高捻紗羊毛爲基礎,通過精細的平織工藝,賦予羊毛材質全新的柔韌與隨性,打破傳統界限,帶來無與倫比的觸感與自在。這種材質的輕盈與柔和,猶如晨曦中微風拂過肌膚,既溫柔又堅韌,爲生活注入舒適與品味。
設計上,迴歸純粹,摒棄繁瑣,尋求最簡單卻最深刻的美學語彙。每一款圍巾都以漸層色調精緻呈現,低調的色彩透露出無言的奢華,細節中藏着精緻的匠心。無論是隨意披上還是精心搭配,它都能在任何場合中,爲穿戴者增添一抹自信與優雅,展現出不拘一格的獨特風格。
Core Collection,不僅是一條圍巾,更是一份藝術與生活的完美融合,爲每一個瞬間,帶來無限的舒適與無聲的優雅。在即將到來的母親節,挑選一條Core Collection圍巾,將這份獨特的品味與溫暖傳遞給最愛的母親,讓她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感受到屬於她的奢華與關愛。
設計與科技的未來 邀請臺灣市場共創新篇章
YEN TING CHO 的品牌精神不僅體現在設計作品中,更在於對未來生活方式的探索。此次正式進軍臺灣市場,不僅希望與本地消費者建立更深厚的連結,也期待能透過設計與科技的結合,開啓更多可能性。未來,品牌將持續發展更多創新計劃,並與不同領域的夥伴合作,打造更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作品,讓臺灣創作閃耀全球。
《品牌介紹》
YEN TING CHO Studio 成立於2016年於倫敦,臺北工作室於2023年正式成立,品牌專注於跨領域創作,作品包含公共藝術、互動設計、空間設計和奢華時尚配件等。由藝術家卓彥廷所開創的數位技術,透過人機共創技術轉譯圖像,利用精選的數據來製作原創設計,大膽地在結構與色彩上進行變化,創造出新穎且富有動感的圖案,形成了品牌獨特的風格。目前品牌產品已銷售於全球各地的畫廊、精品店、概念店和設計專賣店,並在洛杉磯藝術博物館(Getty Museum)有商店展售,目前經銷通路遍及美國、上海、日本、歐洲等十五個國家。
《藝術家介紹》
卓彥廷是一位藝術創作者及研究者,成長於新竹科學園區,自幼受科學與創意氛圍的薰陶,對於視覺藝術、設計與人機互動領域充滿熱情。他畢業於成功大學建築系,並於哈佛設計學院(GSD)取得設計研究碩士(MDes)學位,期間亦深入麻省理工學院(MIT)媒體實驗室學習,拓展跨領域創作。
他過去創作的核心思想包括人機共同創作、跨領域的探索以及以研究爲基礎的文化相關性。他關注色彩在作品中的表現,強調每種顏色的獨特性與不同的組合搭配後能激盪出多變的藝術表現。所創作的作品通常融合了抽象圖案和具象形式,通過幾何形狀的構圖,藉助隱喻和半抽象的形式來與不同文化背景的觀衆聯繫,並促進更深層次的理解與交流。
在他的求學及工作階段,有幸同時接觸了亞洲和西方文化,因此特別重視創作「媒介」的特性,希望臺灣的技術不僅被視爲科技的體現,更是人文藝術形式的表達。他過去在世界各地旅行所汲取的靈感,使他能運用更獨特的視角去表現我的跨領域創作。
他的作品不僅是一種視覺體驗,更是一種文化思考的延伸,探索着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個人認同,他期望藉由藝術實踐不斷激發思考,並促進文化之間的對話與反思,致力於在當代藝術界中創造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