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稱長期熬夜黑眼圈很難消失
現代快報訊(記者 張宇)南京市第二醫院整形美容外科主任醫師胡亮的手機相冊裡,存着近千張“熊貓眼”特寫——這些從2021年開始積累的照片,是他創辦全國首個黑眼圈門診的見證。
“開設門診4年來,我接診了2000多名患者。”胡亮表示,黑眼圈主要分爲血管型、色素型、結構型三種,“血管型佔80%,多是20到35歲的女性,因爲眼周皮膚薄得像紙,下面的血管顏色透出來,看着發青發黑。”他解釋道,這種類型看似簡單,實則棘手,“很多是先天的,還有些是熬夜熬出來的,如果長期熬夜,有的嚴重的患者黑眼圈根本‘回不去’。”而色素型則像“熊貓眼”,在男性中更爲常見,僅佔就診量的5%,卻是最讓醫生頭疼的類型,很可能嘗試多種方法效果都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