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強攻恐加速伊朗研發核武 「格達費下場」強硬派不敢忘
伊朗紅新月會(Iranian Red Crescent Society)提供的畫面顯示,首都德黑蘭建物13日因伊朗空襲嚴重受損。(美聯社)
以色列13日對伊朗發動「雄獅崛起」行動,伊朗痛失多名軍方、革命衛隊高層與核子科學家之後展開報復,中東局勢急遽升溫。以色列宣稱大規模攻擊是爲摧毀伊朗核武計劃,伊朗問題專家分析,此舉恐收伊朗加速研發核彈的反效,粉碎了所有外交談判空間。美國把握伊朗盟友力量削弱的時機與德黑蘭進行核談判,但伊朗一直沒忘記利比亞已故強人格達費當年與華府交換條件的下場,引以爲戒。
半島電視臺13日報導,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ICG)伊朗問題專家瓦艾斯(Ali Vaez)直言,以色列打擊伊朗核設施引發的擔憂之一在於,「伊朗的挫敗可能促使當局重整旗鼓、更加堅定要取得核子威懾力量」。
伊朗是否就核子計劃與美國達成協議,德黑蘭當局的改革派與強硬派對此爭論不休已久。國際非營利組織「戰爭與和平報導研究所」(Institute for War and Peace Reporting,IWPR)中東北非組伊朗問題分析師阿克巴里(Reza H Akbari)說,以色列這次攻擊行動「很可能坐實了伊朗強硬派與極端強硬派的立場,他們認爲伊朗設法與西方談判是浪費時間......他們強調,伊朗絕不能採取軟弱、綏靖的態度談判」。
以色列以消滅伊朗核武計劃爲由,13日對伊朗大規模空襲。伊朗以無人機、飛彈回敬。圖爲以色列安全人員14日在特拉維夫附近城市拉馬甘(Ramat Gan)查看民宅毀損情形。(美聯社)
伊朗原本與幾個西方國家達成名爲「聯合全面行動方案」(JCPOA)的核協議,美國在2018年川普第一任期內單方面退出,導致德黑蘭與華府之間談判陷入嚴重不信任。JCPOA由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策畫,2015年獲聯合國安理會覈准,旨在監督伊朗核計劃以確保不會上升到武器等級。伊朗換得部分制裁解除。JCPOA獲得外交成就的讚譽,但以色列並不認同。
10年後的此時,美國與伊朗有意達成另一項類似協議。中東局勢再度陷入緊張且持續加劇,華府在臺面上不想淌區域戰爭渾水,伊朗則再度尋求解除制裁。阿克巴里認爲,有報導稱以色列此番對伊朗攻擊不僅密謀數月且獲美國點頭,這短期內破壞了任何外交解決手段:「在這次攻擊之後,很難想像伊朗最高領袖這樣的人物不會站在強硬派這一邊。」
面對以色列大規模攻擊,伊朗回敬無人機、彈道飛彈,也有部分擊中地面目標。以往伊朗對抗外部侵略威脅,主要仰賴其所謂的區域軍事聯盟「抵抗軸心」(Axis of Resistance),聯盟包括黎巴嫩真主黨、由阿塞德(Bashar al-Assad)領導的敘利亞。但去年9月至11月底真主黨勢力受以色列打擊而明顯下滑,阿塞德政權去年12月倒臺並結束敘利亞十多年內戰,兩者爲伊朗提供支援補給的能力均受削弱。
英國皇家國防安全聯合軍種研究所(Royal United Service Institute)研究伊朗核計劃區域因應的專家史蒂芬斯(Michael Stephens)認爲,川普正利用伊朗的弱點逼迫其接受放棄核計劃。川普13日在「真實社羣」發文敦促伊朗在「一無所剩」之前達成協議,否則以色列下一波攻擊將「更爲殘忍」。後來以色列果真對伊朗的軍事基地與核設施追加空襲。史蒂芬斯說:「對伊朗而言,實在沒有好的選項。」
國際政策研究所(CIP)伊朗問題專家莫塔札維(Negar Mortazavi)指出,即使伊朗武力不比美國、以色列強,德黑蘭對於放棄核計劃仍審慎處之。伊朗官員長期以來屢屢提及利比亞已故強人格達費(Muammar Gaddafi)的命運。格達費2003年同意放棄核武計劃,換取美方解除制裁。
2001年美國發生911恐攻事件後,美國時任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發動反恐戰爭並長期佔領伊拉克與阿富汗,後來華府與利比亞達成這項協議。當時小布希警告中東盟友與敵人「與我們同盟或爲敵,二選一」。格達費放棄核計劃8年後,華府支持利比亞民主運動,最終演變爲武裝叛亂,格達費倒臺之後身亡。
莫塔札維說明,伊朗一直把格達費的下場放在心上,「不想重蹈覆轍」。她認爲伊朗可能會退出JCPOA,並設法儘速擴大核計劃以因應以色列持續攻擊,「但伊朗擴大核計劃速度會多快、規模擴大到什麼程度,此刻還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