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爲核心 用AI打造智慧服務生態鏈
工研院副總暨服科中心執行長鄭仁杰。圖/本人提供
服務業是臺灣經濟成長的關鍵動力。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2023年服務業對GDP的貢獻逾六成,產值突破14兆元。然而,產業長期偏重硬體建設,軟體創新與系統整合動能爲不足;加上少子化與高齡化,導致勞動力短缺與需求多樣化,面臨轉型挑戰。若要提升附加價值與國際競爭力,必須以「人」爲核心,積極結合智慧化科技,推動跨領域整合與生態鏈建立,打造更完善的服務體系。
點對點的軟硬整合 打造智慧醫療
面對AI技術迅速普及,臺灣最具競爭力的資通訊ICT產業,可作爲建構虛實整合服務的基石。企業應從硬體、軟體到服務設計等不同層面,提出點對點的整合解方,並透過新興科技擴大市場規模與價值。以下將分別從智慧醫療、智慧物流與運動科技三大面向,探討服務產業的轉型趨勢與應用典範。
首先在醫療服務上,根據美國市場研究機構Grand View Research顯示,2022年全球智慧醫療市場規模估計爲1,449億美元,預計2023至2030年之複合年增長率達到12.8%,顯見智慧醫療需求大且商機無窮。過去醫療體系受限於大型醫院集中、醫護人力僧多粥少,導致病患長時間等待及牀位調度不易,亦無法滿足偏鄉及長期照護的需求。隨着高齡人口比例逐年攀升,急性及慢性病照護的壓力只會越來越大。想要解決此痛點,須提出點對點的軟硬整合方案,並將醫療照護與科技及服務設計一同納入,打造完善智慧醫療產業,如此才能將危機化爲轉機,搶攻新商機。
在智慧醫療服務蓬勃發展下,服務型機器人成爲舒緩醫療人力不足的重要解決方案,如病牀消毒與安排、基礎醫療檢查、復健等,讓護理人員專注病患照護,把剩下於雜務交給機器人處理,大大降低工作負擔與需求。此外,如何透過科技幫助偏鄉醫療同樣關鍵,如工研院開發「醫咖go+iMAS智慧醫療資訊平臺」就遠距醫療照護完整解決方案,透過智能閘道器將多樣化可攜式檢測醫材整合進一卡皮箱,讓醫生能夠離開醫院,深入山區離島等偏遠地區,或到不便出門的病患家中做定期診斷。
整合AI、大數據 推動智慧物流
其次,在物流服務上,顧客對於商品運送速度要求越來越高,但在勞動力不足、成本提高,加上需永續減碳趨勢下,對物流業者帶來不小挑戰,爲此,近年物流業者積極整合AI人工智慧技術、大數據等技術,推動智慧物流發展,如透過物流運揀機器人發展情境與軟硬體系統架構,搭配虛實整合的3D空間建模及人機協作控制平臺,能大大提升物流業的工作效率,進而降低營運成本。
而隨着消費者對於蔬果等生鮮食材物流需求增長,冷鏈運送尤爲關鍵,「低溫」是維持品質、減少細菌孳生的重要環節,在運送途中必須有完善的冷鏈物流控管,才能滿足食材安全需求。冷鏈需面臨儲運成本高、品質掌控不易等挑戰,像是冷藏車、冷凍庫等冷藏設備價格高、維護費用也高,且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維持低溫以確保品質,因此結合IoT的智慧化調控成爲冷鏈業重要發展方向,工研院也開發出「智慧冷鏈物流解決方案」,結合AIoT,從倉儲到車輛調度,從決策規劃到運作監管,還包含多溫層蓄冷設備,支援多樣少量的最後一哩城市保鮮配送,除了已導入國內上下游廠商,也已跟臺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臺灣冷鏈協會、馬來西亞金進行四方合作意向書簽約,共同開拓馬來西亞冷鏈市場,向國際呈現臺灣在物流的智慧化成果。
運動與科技深度融合
最後,在運動科技部分,產業商機前景同樣可期,根據全球市場研究機構Research and Markets的預測,全球運動科技市場的規模預計將於2026年達到418億美元,並在2022至2027年間實現13.8%的年均複合成長率;臺灣預計2030年運動科技產業將可突破上兆。運動科技主要意涵在於運用AI、感測、虛實整合、視覺辨識及肢體分析等多項先進技術,開發出多元的運動應用,推動運動與科技的深度融合,讓使用者在運動過程中獲得更多樂趣,還有效提升了對產品與服務的黏着度。
以高爾夫球運動爲例,相較過往戶外高爾夫球場地點較遠且炎熱,室內高爾夫逐漸蔚爲流行,成爲許多年輕人運動與社交娛樂的場所,透過科技提高室內高爾夫擬真性就是重要關鍵因素,工研院將高爾夫球與AI人工智慧、3D感測分析、AIoT物聯網等多樣技術結合,開發出動態智慧果嶺、虛實融合高擬真高爾夫球系統,畫面重現臺灣高球場地,提升視覺感受,並且模擬更種地形地貌變動場景,臨場感加倍,同時利用4D快速建模、穿戴裝置偵測,捕捉揮杆姿勢,提供精準擊球評估,除了方便大衆入門使用、提供新的社交模式,更可幫助選手精進球技,可說是以科技幫助運動產業發展的重要典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