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陰影下,年輕人如何艱難應對“代際問題”?

“代際問題”:年輕人仍在疫情陰影中掙扎

跟很多其他年輕人一樣,阿梅莉覺得新冠疫情——以及一系列的封鎖和限制措施——對她的心理健康而言是個“轉折點”。

研究表明,年輕人在人生里社交最活躍的時期之一被迫隔離,在疫情期間他們的心理健康受到的衝擊最大。

“我直面了一直壓抑着的所有情緒,這引發了嚴重的抑鬱症,”這位法國大學生告訴法新社。2020年疫情爆發時,她才19歲。

五年過去了,阿梅莉仍在接受心理健康治療。因爲擔心這可能會影響以後的就業機會,她不願透露自己的姓氏。

但在仍與新冠時代留下的持久心理影響作鬥爭的人中,她可不是個例。

研究表明,年輕人在人生中社交最爲活躍的時期之一被迫處於隔離狀態,在疫情期間他們的心理健康受到的衝擊最大。

法國公共衛生機構的一項調查顯示,2021年,該國五分之一的18至24歲年輕人經歷過一次抑鬱發作。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數據顯示,同年,37%的高中生表示自己心理健康狀況不佳。

最近發表在《柳葉刀·精神病學》雜誌上的一項針對70多萬芬蘭青少年的研究也有類似發現。

研究稱:“有廣泛性焦慮、抑鬱和社交焦慮症狀的參與者比例……從新冠疫情前的水平上升到2021年,並在2023年維持在這些較高水平。”

——“長期存在的一系列挑戰”——

疫情的影響也正波及下一代。

一些五年前剛入學的孩子在學習和情感發展方面出現了問題。

2023年發表在《自然·人類行爲》雜誌上的一項對15個國家約40項研究的綜述發現,孩子們在學習上的嚴重滯後仍未得到彌補。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巴斯蒂安·貝特豪澤表示:“這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代際問題。”

這些問題似乎也遠不止侷限於新冠疫情期間。

英國教育監管機構教育標準局(Ofsted)稱,在2023/2024學年,英國學校的缺勤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該機構感嘆,疫情後的“態度轉變”意味着如今人們對上學出勤“更加隨意”。

西蒙·基德韋爾是英格蘭西北部柴郡哈特福德莊園小學的校長,他表示,疫情帶來了“一連串長期挑戰”。

“在學業方面,我們很快就趕上來了,”他告訴法新社。

然而,他補充說:“我們發現需要獲得心理健康服務的兒童數量大幅增加。”

基德韋爾說,有特殊教育需求或因行爲問題需要額外支持的兒童數量也“大幅增加”。

他還說,年幼的孩子一旦開始上學,在言語和語言方面也出現了更多問題。

一些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或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的年紀小的學生,可能對停課這段時間有不同的反應。

塞琳娜·沃洛是一名心理學家,在倫敦附近法納姆的一家診所爲患有這些病症的兒童提供治療。她說:“很多自閉症兒童喜歡處於封鎖狀態。”

她告訴法新社:“學校環境真的讓人應接不暇。那裡很吵,很嘈雜。對他們來說,身處一個有30個其他孩子的班級真的很困難。”

她說,現在,有些人可能會問“爲什麼又要把我送回那種環境中?” 同時她強調,其他有這些病症的學生覺得難以接受沒了學校的秩序和日常安排。

她補充說,疫情還意味着很多小孩子沒得到他們需要的早期支持。

“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進行干預,會對他們產生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