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買糉子「30元就有」現在漲快50% 網苦笑:50元都算便宜
▲糉子示意圖,與本文無關。(圖/翻攝自北農網站)
記者鄒鎮宇/綜合報導
端午節將至,應景的糉子爲不可或缺的一環。有民衆發現,現在一顆糉子幾乎都要50元起跳,感嘆「現在糉子都好貴喔」,引起大批網友討論。
有網友在threads表示,過去買糉子只要30至40元,但現在卻要50元以上,吸引破千網友觀看並參與討論。
網友看完紛紛留言,「50便宜啦…臺中海邊的中部糉更貴」、「沒辦法,肉好貴,土豆也很貴,鹹蛋黃也很貴,糉葉都要進口更貴」、「記得有吃過18王公糉,100元10幾顆,但是是小顆的,重點要託人買」、「前幾天去超市看到冷凍的,一包4顆400多,也有一包6顆400多的,嚇到」、「所以除非剛好有人送,不然不會去買來吃(月餅同)」、「去年觀察了一下,端午節前2周,後一週都不要買,賣肉糉的都漲價5-20元不等,我會避開端午節再買」。
此外,國民健康署也分享吃糉子的4個注意事項:
1.享用不過量糉子份量越大,相對熱量會越高,建議可選擇「中」或「小」份量的糉子。並儘量作爲正餐享用,不要當成點心食用。
2.看清營養標示與成分餡料選擇油脂含量較低的豆製品、菇類、栗子或瘦肉類取代高油脂的三層肉或五花肉,減少油脂、熱量攝取;以五榖米或糙米等取代部分糯米的糉子,可以增加纖維攝取量。
▲端午節將至,許多民衆都想吃糉子歡慶端午。(圖/記者李毓康攝)
3.少沾料少負擔吃糉子經常搭配的辣椒醬、甜辣醬、醬油膏等都屬於鈉含量高的醬料,建議以不沾醬爲佳或限量使用;爲了增加風味,吃鹼糉常會沾砂糖、果糖或蜂蜜等,容易讓添加糖的攝取超過每日總熱量10%之建議。尤其對於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食用時應更加註意。
4.種類替代聰明吃若將糉子作爲正餐,食用時記得把餐點中的主食、肉類及油脂類減量,並搭配超過半碗的蔬菜和拳頭大的水果,不但增加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的攝取,又能增加飽足感。餐間喝杯牛奶搭配少量堅果當點心,才能補足一日所需的營養。
國民健康署提醒,糯米加上高油脂食物會延長胃腸排空時間,容易造成胃酸過多、腹脹氣等消化不良情形發生,食用時應細嚼慢嚥,適量攝取,並且善用調整食材搭配的技巧,讓營養更均衡,歡喜過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