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罵聲中我到底要不要考新傳研究生?
|Small Talk|
花花的聊天室
【第二期】
“新傳紅利消失後”
“我還要不要考新傳?”
第一,新聞與傳播專業本身在近些年就處於巨大的學術地震中:新聞與傳播專業的研究內容我們可以簡單的概括爲研究「人類的傳播行爲」,過去一百年以來,學科研究的都是以報紙、電視爲代表的大衆傳媒,因此整個新聞與傳播學科,都奠基在傳統大衆傳播研究之上。而當今天傳播媒介從「報紙、電視」轉變爲了「互聯網」之後,學科舊有的根基可以說是全然崩塌;但當學者花了5-10年開始研究網絡傳播、社交媒體時,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媒介的出現又再一次推翻了原有的研究成果。
因此新聞與傳播學科當前的研究內容不像傳統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等人文學科那樣穩定且牢固,而是始終處於幾乎一年一變的狀態之下,這帶來了幾個重要的影響:1、新傳考研考題每年變化幅度極大;2、新傳考研要學習的內容遠遠超出了書本的範圍,而需要大量的補充,自學的難度較高;3、學者對研究生的素養要求很高,期待研究生可以和他們一起寫論文、研究新現象,驅動學科變革。
第二,報考人數增多導致人才篩選難度加大,考題和複試難度都在增加:在學科變化、真題難度本身就逐步提高的背景下,報考人數的增加也進一步加大了院校的人才篩選難度,因此院校只能通過「加大初試試卷的難度」,諸如融入更多類型的考題,或者是出一些冷門的考題來拉開差距;和「加大複試的面試籌碼」,在複試中進行「個人資料篩選」等方式來輔助選擇更適合的人才,這也無形中加劇了新傳考研的難度。(當然,從去年新傳考研人數下降開始,今年這樣的情況會有所好轉)
第三,政策支持下擴招的專碩與院校沒能匹配的資源:國家從2018年開始出臺的一系列研究生擴招政策,與之相對應的部分高校研究生錄取人數開始逐年上漲,諸如2018年南京大學新傳研究生錄取人數從20人直接上漲爲了60人(且在招生簡章中並沒有提及)。但響應國家政策是一回事,把這麼多人招進來之後有沒有相應的院校資源又是另一回事。專碩擴招所帶來的直接影響包括:1、部分北京、上海的頭部院校不給專碩分配宿舍(北大、北師大、復旦、南大)();2、專碩的獎學金與導師分配的項目獎金開始縮水;3、部分院校的研究生導師有限,擴招的情況下無法兼顧學生的分配,導致專碩的培養出現了自給自足、自己培養自己的情況。也正是這些院校,一些不瞭解情況的人會稱“非全日制和專碩”是高校的創收手段。是不是創收手段我不知道,但我確定的是,這些問題雖然並不普遍,但的確存在。
第四,在資源不匹配的情況下,不少院校開始自顧自的專業改革,導致報考的不確定性加劇:在資源不匹配、學科大變革、報名人數增多、跨專業考生增多但整體學術素養不高以至於拉低了院校學術能力的多重背景下,不少院校開始進行一些突如其來的改革,諸如在9月份突然決定取消專碩(人大、南大)、諸如考試方法突然大改(中傳)、諸如大幅度提高保研人數、諸如九月份大面積修改參考書等等,這些都會影響備考的確定性。但整體來說這些改革也匹配了學科的變動,到去年(2023年)已經趨於平靜,不再有大動作,因此大家也可以適當放心。
第五,研究生期間所學內容與實際工作需求差異巨大:除了報考時的問題以外,真正進入院校進行學習時會發現,有不少研究生院校的培養方式還相對老套和古板,學習的內容與當下互聯網發展脫節嚴重。雖然「研究生」強調的是自主學習和研究能力,但日常課程的設置也會影響到研究生的學習方向和畢業論文方向。諸如學生在院校課程設置、導師要求下進行了長達兩年的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研究和論文寫作,而她則在畢業後進入了小紅書工作,這兩者之間的差異與鴻溝,着實令人無奈。
綜上情況,某種意義上新聞與傳播考研的付出與回報比的落差正在擴大。備考期間存在的金錢、風險、時間上的付出和讀書期間的房租等成本付出都與當下競爭壓力較大的新傳就業現狀之間的矛盾難以調和。
寫到這邊連我自己都趨於悲觀,但更悲觀的是,這樣的情況並非僅僅存在於新傳專業,社會大環境是相似的,除了內部原因的第一點是新傳專業獨有的之後,剩下的每一點在所有的文科專業中幾乎是共性問題——畢竟年年考研出分後上熱搜的,不僅有新傳專業,還有教育學、心理學等一衆文科專業。
所以問題就進一步來到了「既然所有的文科都這麼卷,那到底要不要考研究生呢?」(理科專業的門檻和能力要求與文科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社會的內卷從來不會僅僅發生在某一個專業之中,一定是普遍性的)
在回答要不要考研究生時,我們不得不直面最難以調和的矛盾,即當下社會的就業競爭內卷化需要「研究生學歷」的加持,但研究生學歷的獲取難度,和獲取之後是否能真的爲就業助力還是一個未知數。
需要考,但有沒有用,不知道。
怎麼選呢?
作爲一個新傳考研的既得利益者(我和班班始終在說,如果我們沒有考研,那就沒有今天的禿頭所和班班花花,作爲考研的既得利益者,我們是通過這條路獲得了自己的價值感和金錢回報的,所以我們也希望能像過來人一樣,把我們認爲確實有效的方法,擺在大家面前),我想基於上述所有討論,並站在「新傳考研」的視角上,爲大家分析以下幾個問題:我到底要不要選擇新傳專業?新傳專業的含金量到底還剩多少?我要如何在這樣的趨勢下做出穩妥且高性價比的選擇?
以下建議的大背景都基於「社會外部原因致使考研人數整體下降、學歷依然是社會競爭的重要籌碼、所有文科專業一致的難考、學科內部矛盾雖然並未調和但整體開始趨於平靜、新傳考研的報考人數開始下降」,簡而言之,風險仍在,困境仍在,但新的機遇也出現了。
◼️ 在什麼情況下,我要選擇「新聞與傳播」專業?
1、熱愛這個專業(以我爲例,我從小到大的目標就是成爲一名記者,所以不管新傳怎麼卷,我都會去考會去學);
2、想要或正在從事互聯網內容類工作(內容寫作、社羣運營、廣告等),想要有一定的學歷提升;
3、想要在文科專業裡選擇一個跨專業門檻低一些的學科,並藉此擁有研究生文憑(新傳絕對比社會學、心理學等理論深厚的專業要好學,籠統100年的歷史);
4、有意向考文科性崗位的選調生或者公務員,想要一個報考門檻低一點點的學科(同理,和漢語言文學、社會學相比新傳考題本身難度低一些,要看的書、學的東西也少一些)。
◟✦✩‧₊˚
* ᴳᴼᴼᴰ ᴺᴵᴳᴴᵀ *
「2026屆39所院校全程企劃」
減少考研投入成本 一站式學習
清晰化院校考查內容 輕量簡單
「2026版名詞解釋(正在售賣)」
結構化背誦+貼合教材+輕量記憶
必背300詞+掃盲1000詞
「禿頭所答疑社羣|公開課」
每天一篇論文帶讀&評論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