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年薪沒百萬靠「0050和它」40多歲翻上億資產!做4件事實現財富自由

示意圖/Ingimage

文.彭蕙珍

「很多人聽到醫生投資成功,就覺得我是人生勝利組」。小非強調,自她成爲醫後的年薪都不算高,另一半雖然是工程師,但不在竹科也非高薪,兩人結婚時他的年薪比她還低。靠着努力及複利效益,夫妻共同累積到比同齡人還要多的財富。

2008年買進第一間房 隔年賺翻倍

她的投資之路開啓於第一間房。那是2008年,剛進醫院工作,有感於繳房租不如買房子,在金融海嘯房市、股市最低迷時,以300萬買進一間華廈,隔年同社區房價已漲到700~800萬。

沒做什麼,一年就賺進400萬,她感受到投資的無窮魅力。又因醫生沒有退休金,意識到自己必須靠理財賺進退休金。

先生和她一樣,對理財有着無比的熱忱,當兩人存到一筆頭期款就去買房,至今已擁有7間房。

7年、3次股災 資產翻身

買房還不夠,她也會運用理財型房貨,將錢投入股市。36歲到42歲是小非資產進階的加速期。她表示,這段期間3次的經濟重挫,讓她在股市大賺一波。

第一次是2018年中美貿易戰,第二次是2020年的疫情與美股熔斷,2次的股災她都在股市中抄底。她的選股很簡單,買指數ETF、績優股及價值股,如:0050、臺積電等。

其間在2022年的臺股熊市重重摔了一次,在股市慘賠180萬,但那年房市飆漲,房地產增值逾千萬元。

第三次是2023年股市多頭、房地產更是大多頭,尤其她都在林口置產,隨着林口三井outlet開幕、國際知名科技大廠進駐等利多,小非的資產以驚人速度累積。

買指數ETF存100萬 對房市保持關注

小非以17年的成功投資經驗分享,小資族該如何晉升到資產族,她的建議是:

1.

花3~4年期間存到100萬本金,並定期定額存指數ETF。

2.

投資的第5年繼續存錢+定期定額買指數。

在這段期間已經累積一筆買房頭期款,對房市要保持關注,在市場一片看壞房市、相對低點時買入一間不要太貴的房子,最好能買在800~1200萬。同時,在房市相對高點時,增貸一筆金額出來,建議約200~500萬。

3.

第15~28年,利用原始本金+買房後的增貸款,持續定期定額買指數型ETF

4.

股市漲回原先高點時,「賣掉正2」轉回指數型ETF,再繼續「股房雙棲」。

「006301L」只適合做「波段」,不像0050可以定期定額並長期持有。當波段結束後,就要獲利了結。

抓住景氣循環 創造個人財富

她指出,每幾年經濟就會循環一次,20多歲到50歲至少會經歷3次以上,如果都能抓住,以此方式操作,在50歲時個人資產應該會接近3千萬,還有一間房子,退休無虞。

小非表示,很多人會問,20多歲到50歲間,經歷結婚生子,要買車、要養小孩,都很花錢,「但別忘了,生小孩應該會有另一半,如果另一半也和你有類似的投資模式,兩人一起努力,在資金加乘下,50歲前就能累積到5~6千萬資產(再加1~2間房子)。」

延伸閱讀:

本文授權自今週刊,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大S流感猝逝…流感疫苗來不及接種怎麼辦?醫:可買2特效藥備着「4種症狀出現能先搶命」!

新制勞退分紅來了!勞退基金2024年大賺6989億,每位勞工平均領5.49萬...帳戶怎麼查?何時能領?

大S上億遺產誰繼承?爲什麼具俊曄不能先分一半?破解「夫妻差額分配請求權」的迷思...繼承順位一次看

00878最新配息0.5元,除息日出爐!22.15元要補貨?年化配息率逼10%,1季如何多1張「滾大本金」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週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