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倒閉7000多家的品類,正在被大佬“抄底”
總第4282期
作者 |餐飲老闆內參內參君
輕食賽道回溫了
肯德基進一步加碼了輕食賽道。
最近一段時間“肯德基KPRO”在江蘇、青島、佛山等多個區域接連開出新店,7月22日更將在天津連開3家新店。目前,“肯德基KPRO”店型數量已接近50家。
早就佈局輕食賽道已經接近8年的肯德基,其輕食模型店“肯德基KPRO”在前幾年的低調試水後,最近一段時間正式加大投入力度。
肯德基KPRO首次推出於2017年,主打“能量輕食”時尚餐飲,門店以綠色爲主色調傳遞健康訊號,產品包括三文魚燜飯、烤雞腿肉穀物能量碗等20餘種,大部分定價29.9元左右。
與此同時,今年3月份,奈雪的茶官宣進軍輕食賽道,首家“奈雪Green”門店落地深圳前海。4個月過去,“奈雪Green”走出深圳、進攻北上關,在四個一線城市連續開出31家門店。
據品牌官方公衆號介紹,“奈雪Green”主打“輕飲輕食”的概念,全天供應元氣牛肉泡菜、泰式青檸雞扒、雙拼活力、貝貝南瓜堅果四款能量碗,該系列產品的定價爲23.8-28.8元。
今年6月底,奈雪的茶創始人彭心表示,奈雪的茶將進入5.0輕養低負擔時代。隨後,奈雪接連上新多款“綠色健康”新品。
對於“健康年”與“挽救虧損”的新佈局,奈雪從上到下似乎志在必得。
餐飲頭部們的加速佈局,讓輕食這個常年處於不溫不火的賽道熱鬧了起來。除了頭部們的加碼外,近期在全國各地的高校食堂、互聯網大廠食堂中,也出現了不少輕食門店的身影。
截至2025年7月,國內輕食相關門店數量接近2.2萬家。其中,近1個月新開店數量接近700家,淨增長率3.24%。
輕食,這個曾在2015年因超前概念爆火,被國內外資本青睞,卻在近十年不斷被資本“避雷”、被消費市場吐槽的品類,正在回溫。
“全民健康年”
輕食這次真能起飛嗎
今年輕食的回溫離不開政策的風向。
2024年中旬,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疾控局聯合開展“全民健康素養提升三年行動”,印發《全民健康素養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7年)》。表示將全面系統提升全民健康素養,進一步推動衛生健康工作從“以治病爲中心”向“以健康爲中心”轉變。
到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一系列旨在提升國民健康的重磅計劃被提出,再次引發社會上下廣泛關注。
從2024下半年到2025上半年,1年的時間內,餐飲行業數個頭部品牌帶頭開啓“健康年”新佈局,或是推出輕食子品牌,或者上線輕食相關產品,又或是在現有產品中做“減負”“減糖”“減脂”調整。
新茶飲品牌們開始從以前的“卷水果”、“卷奶源”變成了“卷草”,包括奈雪的茶、喜茶、滬上阿姨等多個品牌上新“羽衣甘藍”“牛油果”等健康系列產品;頭部快餐品牌永和大王,也在招牌豆漿產品線中做了“健康”調整,推出“羽衣甘藍豆漿”、低脂低糖豆漿等;袁記雲餃搭配黑全麥粉,上了羽衣甘藍鮮蝦雞肉餃,主打輕脂。
甚至業內開始傳出新的聲音:所有餐飲都可以用健康化的方式再做一遍。
各個品類都“盯上”健康後,也進一步帶動了輕食的市場教育,把“輕食的蛋糕”一起做得更大了。
一位輕食店的老闆告訴內參君:“自從茶飲店都開始賣果蔬茶後,明顯客人對許多輕食食材價值的認知度也提升了,比如以前大部分客人不懂得羽衣甘藍的營養價值,如今都比較瞭解,接受度也比較高了。”
另外,輕食的回溫也同樣離不開消費市場的熱度——當代年輕人沉迷“啃草皮”。
在社交平臺上,不少年輕人每日發出“吃草攻略”,不僅分析記錄各大餐飲品牌的菜品或飲品熱量,還時時更新各類低脂低糖健康新品。喜茶去年下半年推出的首款蔬果茶上線一個半月賣出1000萬瓶,被調侃爲:這代年輕人喝掉了10萬斤羽衣甘藍。
各大外賣平臺上,隨便翻幾個輕食店就能看到月售幾千的銷量。小紅書上更出現不少“輕食個體戶”,用上門做飯、每日鮮送等形式呼應年輕人的“啃草皮”需求。
更甚至,連曾經被吐槽“月薪2萬吃不起”的老鄉雞,如今都變成了新時代年輕人的“輕食”,而老鄉雞自己也開始在產品中標註了熱量等級標籤。
內外兩層新趨勢利好,輕食這次似乎真的翻紅準備起飛了。
但在“翻紅”背後,輕食身上依然餘留着不少陳年困境。
翻紅背後的困境:
一年倒閉7000多家
品類處於急速變革期
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輕食市場規模已突破3200億元,年增速高達41.7%,預計2026年突破5000億元。但受制於過去低適口性(冷食爲主)和高客單價(動輒客單50元以上)的刻板印象桎梏,輕食的核心受衆長期侷限在小衆核心健康圈。
輕食是個有很大需求與發展空間的品類,毋庸置疑;但輕食也是個難做復購、難以下沉的小衆市場,同樣毋庸置疑。
作爲一個從海外進攻國內市場的品類,輕食在2013年前後纔開始在國內興起。2014-2015年間,輕食賽道開啓“黃金增長期”,大量新品牌、創業者涌入,資本市場更是熱鬧一片。根據此前公開的數據顯示,2015-2017年間,最少有10億元資本進入輕食市場。
但輕食的猛進勢頭並沒有持續多久。
很快,人均50元甚至不少人均近100元的輕食遇到了復購大難題,輕食品牌的核心客羣“都市白領”“健身達人”紛紛吐槽“輕食太貴”,一時間每天吃一頓輕食成了奢侈事。隨後,當年紅極一時的甜心搖滾沙拉倒閉、國內輕食品牌鼻祖新元素宣佈破產、曾日流水超12萬的大開沙界遇冷……
與此同時,國內“健康餐新概念”崛起,沙縣小吃、老鄉雞,甚至楊國福麻辣燙等,都被年輕人捧爲了“中國人自己的輕食”,“健康輕食”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多,讓這個本就不富裕的品類更加雪上加霜。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近一年內輕食相關門店新增數量超過6500家,而同期關店數量卻達到了7600家。
對於今年輕食品類的“翻紅”,沙野輕食創始人許蘭月表示,與其說是“翻紅”,不如說輕食品類正在經歷一場變革。輕食的大週期,纔剛剛開始。
這場變革下,最明顯直觀的是,輕食們開始重新調整產品結構與價格帶,將動輒60、100元的客單壓低到20、30元,也開始在同質化嚴重的能量碗、沙拉、粗糧飯的基礎上增設符合“中國胃口”的本土創新產品。
比如輕食品牌超級碗此前平均客單爲36元左右,近期新品價格不斷下探,推出多款29.9元套餐;再比如全球餐飲巨頭賽百味,其在在國內的發展始終不如預期,去年以來,賽百味多次嘗試在中國區做出變革,推出新品“能量碗”、9.9元早餐、增設更多優惠活動,同時客單也從曾經的40元下探到如今20-30元左右。
小結
十年品類沉浮,從黃金髮展期,到高速猛進、急速退潮,再到如今的變革期,輕食品牌們一路在“虛假繁榮”與“去僞留真”中尋找新的出路。
目前看來,輕食品類的未來會走向何方還不太清晰,但餐飲健康化的大趨勢,未來已初見雛形。